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



  注:本课题总协调人为武汉大学妇女性别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罗萍教授,社会调查与分析部分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李晓凤副教授完成。

【作者简介】
孙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权益部部长。
【注释】 除去定向培养生、保研生和出国留学生。
Except the oriented entrusted training students, recommended-to-graduate-studying students and going-abroad-students
在8个女大学生中有2个应届生与6个往届生。
Inthe 8 female students, 2 are this year graduates; 6 are former graduates.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取了定量研究方法,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SPSS统计分析,主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通过性别间的比较来检验研究假设;同时还运用质性方法,即主要采取了参与观察法、深入访谈法,来收集受访者的想法和感受。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研究者对所有的访谈过程作了录音,最后归纳整理成文字材料。此外,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可信性,我们还采取了回访受访者、多元交叉法及同辈参与讨论等方法。
The research method we used is ration research, which is to do the SPSS analysis to the valid questionaires. In which we mainly did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correlative analysis to check the pre-hypothesis by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two genders. Meanwhile, the contexu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in which we mainly used th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oroughtalks to collect the feelings and oppions of the interviewees. With their agreements, we recorded the interviews and process them into writen materials. Besaides,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this research, we also called-back the interviewees, took the multielement crossing and peer-involove-and-discussion.
男生选填的是身边的女生是否遭遇这样的情况。
The option for man is “whether the women around you encounter with such conditions”
佟新,梁萌:“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12月增刊。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新浪网。
【参考文献】[1]陈雁:“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辨析”,《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第1期
[2]黄娟:“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思考——从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谈起”,《理论学刊》,2004年第4期
[3]高小君 沈放:“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权的法律救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李文喜 李光红:“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5]卢美芬:“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纠治对策”,《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罗萍 苏娜:“武汉地区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与就业意愿相关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1期
[7]马于强:“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8]史雯婷:“上海市女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3期
[9]孙艳平:“论就业中的反性别歧视”,《桂海论丛》,2004年第1期
[10]王小波:“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实证分析”,《青年研究》,2002年第9期
[11]许泽玮 周琳凯:“如何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中国改革报》,2005年6月20日
[12]叶文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妇女报》,2005年10月25日
[13]易莉:“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青年探索》,2004年第1期
[14]赵银侠:“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15]赵霞:“女大学生就业的弱势原因与强势关怀”,《青年研究》,2003年第2期
[16]张军民:“略论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16期
[17]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8]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9]周群英 杨金刚:“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对策”,《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0]佟新,梁萌:“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12月增刊
注:本课题总协调人为武汉大学妇女性别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罗萍教授,社会调查与分析部分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李晓凤副教授完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