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做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的通知
(农办渔[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今年南方地区发生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重大损失,渔业生产也遭受了严重影响。在重大灾害面前,广大水产科研、推广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深入灾区,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开展科技服务,为渔业防灾减灾做出了应有贡献。当前正是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推广机构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大局意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我部的总体安排,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扎实做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帮助广大群众尽快恢复渔业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力争今年渔业生产有个好收成,农渔民收入不受大的影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握当前灾后重建的严峻形势
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5万亩,损失水产品8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损失较重的主要是苗种、亲本和一些温热带养殖品种,部分地区温室大棚垮塌,育苗等基础设施损毁。由于此次受灾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等地是我国水产养殖主产区,也是苗种繁育、亲鱼和鱼种越冬的主要区域,因此,对上述地区乃至全国的养殖生产都将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大量亲本和鱼种的死亡将直接影响全年早繁、供种以及罗非鱼等大规格商品鱼的供给。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既有恢复生产所需资金及劳动力不足、良种繁育体系严重受损、苗种供应难度大的问题,也有发生水生动物疫病的潜在风险,广大渔民群众对灾后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的科技需求十分迫切。这些情况表明,灾后渔业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切实组织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
近日,我部已组织专家制定了渔业灾后重建相关的技术指导要点(见附件1、2)。各地区、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渔业科技救灾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区别不同品种及其养殖方式,不同区域的不同灾情和潜在的疫情风险,尽快调研分析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措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动员和组织科研、推广人员,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受灾地区,指导养殖户灾后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