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织做好地质博物馆等地学科普场所开放日活动。地调局及有关直属单位,要组织做好中国地质博物馆、李四光纪念馆、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开放日活动,组织专家开展地学科普报告、地学科普创作以及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各自条件,组织做好本地区地质博物馆等地学科普场所开放日活动,并围绕地球日主题举办地学科普专题展示或地学实践等活动。地球日当天,地学类博物馆应免费向公众开放。
3.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地球日活动前后,各地方、各单位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以生动的形式宣传、报导国际地球年、世界地球日相关信息,挖掘地学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动事例,宣传地学为社会服务的举措,使地球日活动家喻户晓,使地学为社会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组织协调和信息反馈。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细致做好地球日活动的组织协调,加强安全保卫措施,严防在活动期间发生安全事故及群体性事件。
请于3月底之前,将你部门、单位地球日活动的组织方案报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5月底前将地球日活动总结报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联系人及方式:
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谢秀珍 单卫东
电话:010-66558410,66558403
传真:010-66127247
电子邮件:xzxie@mail.mlr.gov.cn
附件:国际地球年背景情况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
国际地球年背景情况
一、国际地球年和中国全委会
2005年11月22日,联合国第60届大会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联合国国际地球年,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地学为主导的国际年活动,我国是提案国之一。国际地球年的宗旨是地学为社会服务,目的是通过加强地学教育与科研,提高公众对地学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全面宣传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地学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经国务院批准,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已于2007年成立。全委会委员单位包括国土资源部、外交部、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25家单位。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任全委会主席,全委会秘书处设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