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城乡老年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模型,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需求特点,建立老年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监测与社会风险防范技术标准框架,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专题九: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研究
研究如何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 进一步明确划分医疗保障体系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定位,提出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的具体措施,使各项保障制度政策相互衔接、保障主体明确、保障责任清晰,实现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专题十:完善工伤保险机制研究
确定我国工伤保险费率的影响指标;确定工伤风险的行业分类方法;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方法;建立工伤风险评估与工伤保险费率关系模型;提出我国工伤保险费率的高速方案。研究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作用;研究工伤 预防的内容及经费保障机制;研究高风险行业的工伤预防手段;研究工伤预防的管理体制问题。
(六)劳动保障法制与监察
研究修订《
劳动法》和《
失业保险条例》;研究制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残疾人就业、外国人在华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 、企业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等行政法规;研究 进一步协调推进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的政策措施;研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建设;研究监察执法手段和监管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
专题十一:完善社会保险立法研究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实地调研和国内外比较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医院保险管理体制等建议,为“十一五”期间制定《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管理条例》、《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撑 。
(七)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外劳动保障
研究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劳工标准及发展趋势;研究不同类型国家劳动保障立法、政策情况及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中外劳动保障问题比较研究;开展各国涉外就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研究服务贸易谈判中自然人移动谈判策略。
(八)学科建设
研究劳动保障学科建设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提高劳动保障学科地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劳动保障学科体系建设规划。
专题十二:劳动保障学科体系建议研究
通过分析劳动保障学科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历史进程中的影响作用,探讨在未来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新阶段提高劳动保障学科地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制定整合劳动保障学科资源提高劳动保障学科地位规划,提出加强劳动保障学科体系 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