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虽某些单项技术差距并不大,但从整体上衡量,我国施工技术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量大面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量沿用传统工艺,技术水平低,手工作业比重大。
2.物耗高、质量差、工期长。我国建筑业的物耗率高达73.6%,民用住宅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只有51%,质量通病长期得不到解决。工期完成率始终在70%左右。
3.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性能差,老旧机械比重大。在现有技术装备中,技术性能比较先进的大约只占10-20%,相当于国外五、六十年代水平的约占一半左右,急需更新的约占30-40%。
4.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未能完全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现场管理比较混乱。电子计算机应用尚属开始阶段,软件开发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
5.人员素质差。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8%,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只占1%,二级工以下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60%以上。
6.技术进步投入少。据估算,目前全国施工企业技术进步每年的总投入不超过8000万元,以国营施工企业每年完成800亿元计算为1‰,是经济发达国家的1/5。
7.劳动生产率偏低。我国每个职工的年产值约3000美元,而发达国家在30000美元以上,苏联、东欧国家也在10000美元左右,比我国高2-10倍。人均年峻工面积,我国在25平方米左右,国外高则80平方米,低亦在30平方米以上。
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工程建设任务及施工技术进步发展目标
(一)工程建设施工任务
1.九十年代,将加速城乡住宅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住房方面的目标,即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经济实惠的住宅,全国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2平方米(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目标。为此,“八五”期间年均城镇住宅峻工面积应达到1.5亿平方米。
2.九十年代,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城市改造任务增多。“八五”期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重庆、哈尔滨等城市均存在旧区改造和更新,有些建筑物需要改造,有些装修、设备需要更新,有些结构要加强,有的要拆除新建。
3.九十年代,将加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计划地新建、扩建和改建一批大中型电站、煤矿、油田、铁路和公路干线、港口、机场、水利等骨干工程,以及冶金、化工项目。“八五”期间,水利、能源、交通和重要原材料的建设将得到优先安排,一批骨干企业将进行改造。
(二)施工技术进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