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主攻方向:增加油菜籽供给、减少国内食用油进口。一是积极开发冬闲耕地,扩大种植面积;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力度,努力提升油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快油菜机械化生产进程,着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三是加强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四是鼓励、扶持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国内龙头企业,培育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39亿亩,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95%;平均单产138公斤,产量达到1912万吨;优势区适合直播和机械化收获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双低”油菜普及率达到90%以上;商品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达到农业部部颁标准,含油量达到43%以上。
  8.甘蔗。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面积、产糖量分别占常年糖料面积、食糖总产量的85%和90%以上。2007年,我国甘蔗总产量和产糖量均创历史新高,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新型能源开发步伐加快,甘蔗作为重要的糖能兼用作物,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亟需解决品种单一退化、病虫危害严重、肥水管理不合理、机械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切实提高单产水平和含糖率,持续稳定保障食糖安全。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3个优势区。其中,桂中南甘蔗优势区包括33个县,着力发展高产高糖品种;滇西南甘蔗优势区包括18个县,着力发展耐旱高产高糖品种;粤西琼北甘蔗优势区包括9个县,着力发展高糖高抗性品种。

  主攻方向:围绕确保食糖基本自给、保障食糖安全的任务,稳定甘蔗生产面积,切实提高甘蔗单产和蔗糖分。突出抓好甘蔗生产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化发展3项重点,加强蔗田基础设施、良种科研和繁育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大力发展甘蔗机械化深耕深松与收获,完善甘蔗与食糖价格联动机制,全面提高我国甘蔗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种蔗农民增收。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780万亩,占全国甘蔗总面积的74%;平均亩产提高到5.4吨,蔗糖分达到15%;甘蔗产量达到9600万吨,产糖量增加到1140万吨,优势区域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分别占全国的84%和88%以上。

  9.苹果。苹果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近年来,在优势区带动下,我国鲜苹果出口量和浓缩汁出口量稳定增长,出口创汇能力明显提升。目前,我国苹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五位,正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亟需在优良品种培育、栽培技术配套、老果园更新、产后处理、组织化经营等方面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巩固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渤海湾和黄土高原2个优势区。其中,渤海湾苹果优势区位于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包括山东、辽宁、河北3省的53个县,着力发展鲜食品种;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位于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及陇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山西、河南4省的69个县,着力发展鲜食品种,加快发展加工鲜食兼用品种。

  主攻方向:围绕促进苹果出口和深加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优质果率,增强贮藏加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一是改革苗木繁育体系和现有栽培技术体系,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强化对有害生物的检疫;二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可追溯制度,建立中国的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扶持加工贮藏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开发保鲜技术和完善冷链系统,提高苹果产业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2800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2%左右。平均单产达到1400公斤/亩,优质果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产后加工处理能力达到优势区内总产量的40%,鲜苹果和浓缩汁出口分别占全国出口份额的70%、99%。

  10.柑橘。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种类,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鲜食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橘瓣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超过世界的70%,柑橘产业正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未来柑橘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为柑橘产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也面临着科技支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管理粗放落后、采后处理能力弱等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闽-粤、鄂西-湘西、特色柑橘生产基地5个优势区。其中,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区位于湖北秭归以西、四川宜宾以东、以重庆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沿江区域,主要包括38个重点县,着力发展鲜食加工兼用柑橘、橙汁原料柑橘和早、晚熟柑橘;赣南-湘南-桂北柑橘优势区位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永州、邵阳和广西桂林、贺州等地,主要包括44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鲜食脐橙;浙-闽-粤柑橘优势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包括50个重点县,着力发展宽皮柑橘、柚类和杂柑类;鄂西-湘西柑橘优势区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地区,主要包括24个重点县,着力发展早熟、极早熟宽皮柑橘;特色柑橘生产基地包括南丰蜜橘基地、岭南晚熟宽皮橘基地、云南特早熟柑橘基地、丹江库区北缘柑橘基地和云南、四川柠檬基地,主要包括20个重点县,着力发展极早熟、早熟宽皮柑橘等特色品种。

  主攻方向:以提高我国柑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为主攻任务,按照鲜食、加工并举的发展思路,重点开发鲜食柑橘和柑橘加工品两大类,宽皮柑橘、甜橙、柠檬、柚类和其他特色产品以及橘瓣罐头、柑橘汁6种主导产品。一是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熟期结构,构建与现代柑橘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技术体系;二是加强鲜果商品化处理和高效安全贮藏能力建设,开发示范深加工工艺,提升果实综合利用水平;三是促进品牌整合,推进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经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发展目标:到2015年,培育形成3~5个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优势柑橘区,8~10种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柑橘产品以及一批有实力的知名品牌。优势区柑橘栽培面积达到2100万亩,占全国70%;产量达到2430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0%;平均单产达到1吨/亩以上,加工原料单产2吨/亩左右;等级(商品)果比例达到75%,其中优质果率提高到60%以上;鲜果出口量超过140万吨,橘瓣罐头产量达7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出口优势。

  11.天然橡胶。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原料。2007年我国天然橡胶的产量居世界第六位。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不足1/4,缺口巨大,亟需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优质种苗供给严重不足,低产胶园比例高、更新速度慢,加工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优化橡胶生产布局,挖掘生产潜力,增强国内供给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