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掌握较高的就业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作为开展素质训练的重点。根据大学生职业意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素质训练内容。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使校内素质训练与就业岗位要求同步并轨。按照全员性、全程性的要求,开办面向所有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培训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学校”,利用节假日集中时间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传授就业创业本领。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社会认同,既向社会提供客观、权威的学生个人信息,同时促进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增加职业经历,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广泛发动在校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行动,特别要协调有关方面为高年级学生参加见习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普遍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行动中来,特别是要积极协调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做好相应工作,力争每年为大学生提供50万个见习就业的机会。进一步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网”(www.54club.com),加大向社会和学生宣传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信息,进一步畅通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渠道。
4.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要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广泛深入地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通过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和训练,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才不断涌现。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尝试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创造条件,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完善孵化功能,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确保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省级团委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本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统筹规划,广泛发动,稳步推进,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