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5-1995)

  诊断:根据2.1~2.3进行。
  如标本取自生殖器以外部位、儿童或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时,则必须对培养的菌株经糖发酵试验,荧光抗体试验进一步鉴定确证(见附录A)。

3 治疗原则


  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见附录B)。性伴如有感染应同时接受治疗。疗后应进行随访判愈。

4 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两周内,在无性病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a.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b.在治疗结束后4~8天内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涂片和培养均阴性。

5 管理及预防

  首先要进行社会一级预防,加强性病防治宣传教育。要重视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人给予合理治疗。可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以及追踪病人的传染源及接触者。同时加强对淋病患者的管理。在患病期间不能从事可能扩散疾病的职业,如保育员、护理及浴室工作人员等。在医院及托儿所等如发现工作人员患有淋病及入托幼儿有外阴阴道炎,要严加注意,例如规定分用体温表,浴盆、毛巾及床单应消毒等。
  淋病属常见病之一,根据民政部有关规定,患有性病尚未治愈者,暂不予以登记结婚。
  为预防感染,性伴任何一方染有淋病未彻底治愈之前,应避免性生活,并应严格分开使用毛巾、面盆、浴盆、床单等可致传染的媒介物品;污染物品可煮沸消毒。
  个人预防可用避孕套或避孕套与杀精剂合用。在性接触后不滥用抗生素,因为可能发生耐药菌株及对抗生素过敏等问题。
  为预防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应在出生后1h以内用抗生素或硝酸银眼药水滴眼。推荐应用:1%硝酸银眼药水或1%四环素眼药膏,或0.5%红霉素眼药膏点眼1次。

  附录A
淋球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补充件)

  A1 标本的采集
 
 女性采取标本的主要部位是宫颈管,次要部位是尿道、直肠和口咽部。男性应从尿道取材,对同性恋的男性,增加直肠和口咽部取材。
  子宫颈内膜:采标本时应避免使用抗菌剂、麻醉剂和润滑剂。窥器可用温水湿润。将灭菌棉拭子、藻酸钙拭子或涤纶拭子插入宫颈管1~2cm,转动并停留拭子10~30s以吸取分泌物。
  尿道:由男性病人前尿道取材时,将细棉拭子、藻酸钙拭子或接种环伸入尿道2~3cm,连续转动5s,取出分泌物应略带粘膜。在女病人应朝向耻骨联合按摩尿道后,如男病人一样的方法取材。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