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时间”是指车辆的行驶时间,包括在交叉路口等待行车信号及短时间避车的停车时间。
“货物装卸或停站时间”在货运方面是指装卸及待装卸货物、现场内调车以及办理业务手续的停车时间,在客运方面则是指车辆的停站时间。
“途中机械故障时间”是指车辆在途中因机件发生故障而进行检修或途中抛锚时间。
“中途因故停车时间”是指车辆在渡口待渡、过渡以及长时间避车的停车时间。
出车时间数,根据行车路单上的出车时间记录整理计算。
2.质量指标
平均库数是指公路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实际使用的营运车辆数。
平均车数根据“总车日”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总车日
平均车数(辆)=────────
报告期日历日数
平均总吨(客)位是指公路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实际在用的营运车辆的总吨(客)位。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总车吨(客)位日
平均总吨(客)位=───────────
报告期日历日数
根据“平均车数”和“平均总吨(客)位”二项指标,可计算营运车辆的“每车平均吨位”或“每车平均客位”。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总吨(客)位
每车平均吨(客)位=────────
平均车数
或
总车吨(客)日
每车平均吨(客)位=────────
总车日
完好率是指完好车日在总车日中所占的比重。又称车辆技术完好率。用以反映车辆的技术状况、技术管理和车辆修理、保养工作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完好车日
完好率=──────×100%
总车日
工作率是工作车日在总车日中所占的比重。用以反映车辆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工作车日
工作率=─────×100%
总车日
停驶车日
停驶率=─────×100%
总车日
停驶率+工作率=完好率
对工作车日的时间利用情况,还有以下指标:
平均出车时间是指汽车一个工作日平均的出车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出车时间
平均出车时间(小时/车日)=──────
工作车日
平均货物装卸时间是指载货汽车运送每吨货物平均占用的装卸时间。平均货物装卸时间用“分/吨”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货物装卸时间
平均货物装卸时间(分/吨)=──────────
载货汽、挂车货运量
平均途中机械故障时间是指载货汽车平均一个工作车日途中机障事故所占用的时间。这个指标和平均出车时间联系起来,可以反映途中机械故障占用出车时间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途中机械故障时间
平均途中机障时间(分/车日)=─────────
工作车日
平均车日行程是指平均每一工作车日车辆所行驶的里程。其计算公式为:
总行程
平均车日行程(公里)=─────
工作车日
车日行程指标,是出车时间和营运速度两项指标的综合反映,其关系如下:
平均车日行程=平均出车时间×营运速度
营运速度是指平均出车每小时的行驶里程。营运速度计算单位为:“公里/小时”。其计算公式为:
总行程
营运速度(公里/小时)=─────
出车时间
技术速度是指车辆平均每小时行车行驶里程。技术速度计算单位为:“公里/小时”。其计算公式为:
总行程
技术速度(公里/小时)=─────
行驶时间
里程利用率是指重车行程在总行程中所占的比重。用以反映车辆行驶里程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里程利用率=重车行程/总行程×100%
重车载重(客)量利用率又称吨(客)位利用率。是指汽车自载的换算周转量占其重车行程载重量(又称重车吨(客)位公里)的比重,用以反映重车行程载重量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重车载重(客)量利用率=自载换算周转量/重车行程载重量×100%
实载率又称载重(客)量利用率。是指汽车自载的换算的周转量占其总行程载重量的比重。用以反映总行程载重量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实载率=自载换算周转量/总行程载重量×100%
实载率是里程利用率与重车载重(客)量利用率两项指标的综合反映。对一组吨(客)位相同的车辆来说,其实载率等于里程利用率与重车载重(客)量利用率的乘积。即:
实载率=里程利用率×重车载重(客)量利用率
如车辆吨位不尽相同,综合计算时,则因里程利用率的计算没有考虑吨位大小的利用比重不同的因素,所以,全部车辆的里程利用率、重车载重(客)量利用率的积与实载率稍有出入。
拖运率是指挂车换算周转量在主车及挂车换算周转量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用以反映拖挂运输的水平。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