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所称的账面余额,指扣除备抵项目(如坏账准备、减值准备)之前各项目在账簿上的余额;所称的账面价值,指各项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3. 关于应收保费的账龄
在本规则中,应收保费的账龄是指从合同约定的投保人缴费日到偿付能力报告日所经过的时间,而不是指从应收保费确认之日到偿付能力报告日所经过的时间。因此,无论是寿险合同还是非寿险合同,均应当根据应缴未缴保费的“逾期时间”来计算应收保费的账龄。
(1)合同约定一次缴纳保险费的,应收保费的账龄应当从合同约定的投保人缴费日起计算。在实务中,合同约定的投保人缴费日和应收保费的确认时点通常是一致的。
(2)合同约定分期缴纳保险费的,各期应收保费的账龄应当从合同约定的投保人各期缴费日起计算。
【例2】承例1,假设从2005年1月1日到2005年3月31日,未发生该四项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未收到投保人应于2005年2月1日缴纳的保费。期末,保险公司按照应收保费余额的1%计提坏账准备。2005年3月31日,该公司对4笔应收保费共计提9.75(=325×1%×3)万元的坏账准备。
首先,计算2005年3月31日应收保费的账龄(见表1)。
表1 应收保费的账龄
保 单
| 应收保费账面余额(万元)
| 账龄计算起期
| 账龄(月)
|
第一张保单
| 100
| 2005年1月1日
| 3
|
第二张保单
| 50
| 2005年7月1日
| 0
|
第三张保单
| 100
| 2005年1月1日
| 3
|
第四张保单
| 25
| 2005年2月1日
| 2
|
25
| 2006年1月1日
| 0
|
25
| 2007年1月1日
| 0
|
合 计
| 325
| --
| --
|
其次,将计提的9.75万元坏账准备分配至不同账龄的应收保费(见表2)。如果保险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或个别认定法对应收保费计提坏账准备,则无需对坏账准备进行分配。
最后,计算2005年3月31日应收保费的认可价值。应收保费的认可价值为:315.25(=325-9.75)万元。
表2 坏账准备分配表 单位:万元
账龄(月)
| 应收保费账面余额
| 分配因子
| 应分配的坏账准备
|
(1)
| (2)
| (3)
| (4)=(1)×(2)×(3)
|
2
| 25
| 0.015
| 0.75
|
3
| 200
| 0.015
| 9
|
合计
| 225
| --
| 9.75
|
注:分配因子指账龄为1个月的每万元应收保费应分配的坏账准备:
(三)应收分保账款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9、10条规定,账龄不大于9个月的应收分保账款为认可资产,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账龄大于9个月的应收分保账款为非认可资产。
应收分保账款的账龄是指从应收分保账款确认之时到偿付能力报告日所经过的时间。
(四)应收利息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11、12条规定,下列应收利息为非认可资产:
(1)违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规定而持有的资产的应收利息;
(2)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货币资金和结构性存款》第6条所列的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产生的应收利息;
(3)逾期3个月以上的应收利息。
除了上述所列的应收利息之外,其他的应收利息为认可资产,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
上述第1项中“违反中国保监会规定而持有的资产”是指违反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有关规定而超范围、超比例持有的生息资产。例如,2004年12月31日,某保险公司购买的企业债按成本价格计算的余额为5亿元,相应应收利息为2500万元,按照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投资比例限制计算的企业债投资上限为4亿元,则该公司超比例持有的1亿元企业债以及此部分企业债产生的500(=2500÷50000×10000)万元应收利息为非认可资产。但应当明确的是,认可生息资产中的非认可部分所产生的应收利息为认可资产。例如,2004年12月31日,某保险公司结构性存款的账面价值为1亿元,合同约定提前支取时银行不保证本金,相应应收利息账面价值为500万元(逾期时间未超过3个月)。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货币资金和结构性存款》,该公司的结构性存款为认可资产,非认可价值为500(=10000×5%)万元,但非认可的500万元结构性存款产生的25(=500×5%)万元应收利息为认可资产,即结构性存款的应收利息的认可价值为500万元。
上述第2项中“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货币资金和结构性存款》第6条所列的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是指除下列存款之外的存款:(1)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存款;(2)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比例限制的,在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分行和国际公认评级机构最近3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在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的外国银行的存款;(3)在邮政储蓄机构的存款;(4)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清算备付金;(5)在证券公司的存出投资款。
上述第3项中“逾期3个月以上”是指从合同约定的付息日到偿付能力报告日所经过的时间长于3个月。对于合同约定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定期银行存款、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尚未到期的资产产生的应计利息,在相应生息资产到期后3个月以上(不含3个月)尚未收到的利息为非认可资产。
(五)应收股利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13、14条规定,账龄不大于3个月的应收股利为认可资产,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账龄大于3个月的应收股利为非认可资产。
(六)预付赔款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15条规定,预付赔款为认可资产,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
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照《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13号)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谨慎评估责任准备金。在评估未决赔款准备金时,不得扣减预付赔款。
(七)存出分保准备金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16条规定,存出分保准备金为认可资产,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
(八)存出保证金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17条规定,存出保证金为认可资产,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
保险公司通常不对预付赔款、存出分保准备金和存出保证金计提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是一致的。
(九)其他应收款的认可标准
本规则第18、19条规定,账龄不大于12个月的其他应收款为认可资产,最高认可金额为其账面余额的80%。保险公司应当以账面价值与最高认可金额的低者作为其认可价值。账龄大于12个月的其他应收款为非认可资产。
四、关于披露
(一)保险公司应当在偿付能力报表附注中披露各项应收及预付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包括计提原则和方法。
(二)保险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明细表RP-1、明细表RP-2、明细表RP-3、明细表RP-4、明细表RP-5、明细表RP-6、明细表RP-7的格式和要求披露以下信息:
1.各项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面余额、非认可价值、认可价值;
2.各险种应收保费的账龄、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
3.应收分保账款的前十大债务人名称、所在国(地区)、与本公司的关系,以及相应债权的账龄、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
4.其他应收款的前十大债务人名称、与本公司的关系、债权内容简述,以及相应债权的账龄、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
5.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对总公司的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债务人名称、所在国(地区)、与本公司的关系、债权内容简述,以及各项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
五、关于附则
本规则及相关问题解答等规定未涉及的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编报要求,适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本规则自2004年度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起施行,即2004年度及以后期间的偿付能力报告应当根据本规则编报。
《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3〕1号)中有关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明细表RP-1:应收保费的认可价值
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
季) 单位:万元
行次
| 账 龄
| 期 末
| 期 初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账面价值超过最高认可金额的部分
| 其他
| 非认可价
值小计
| 认可价值
| 账面余额
| 认可价值
|
1
| 2
| 3
| 4
| 5=2+3+4
| 6=1-5
| 7
| 8
|
1
| 债务人为非关联方的应收保费=sum(1.1:1.4)
|
|
|
|
|
|
|
|
|
1.1
| 不大于3个月
| | | | -
| | | | |
1.2
| 大于3个月但不大于6个月
|
|
|
| -
|
|
|
|
|
1.3
| 大于6个月但不大于12个月
|
|
|
| -
|
|
|
|
|
1.4
| 大于12个月
|
|
| -
|
|
| 0
|
| 0
|
2
| 债务人为关联方的应收保费=sum(2.1:2.4)
|
|
|
|
|
|
|
|
|
2.1
| 不大于3个月
|
|
|
| -
|
|
|
|
|
2.2
| 大于3个月但不大于6个月
|
|
|
| -
|
|
|
|
|
2.3
| 大于6个月但不大于12个月
|
|
|
| -
|
|
|
|
|
2.4
| 大于12个月
|
|
| -
|
|
| 0
|
| 0
|
3
| 总计(=1+2)
|
|
|
|
|
|
|
|
|
填表说明:(1)账龄大于12个月的应收保费为非认可资产,在第1.4行和第2.4行的“其他”栏填列其账面价值;
(2)sum(x:y)表示相应各列的第x行至第y行的加总数。
明细表RP-2:各险种应收保费
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
季) 单位:万元
行次
| 险种类别
| 账 龄
| 期末余额合计
9=1+3+5+7
| 期初余额合计
10=2+4+6+8
|
不大于3个月
| 大于3个月但不大于6个月
| 大于6个月但不大于12个月
| 大于12个月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财产保险=sum(1.1:1.16)
|
|
|
|
|
|
|
|
|
|
|
1.1
| 企业财产保险
|
|
|
|
|
|
|
|
|
|
|
1.2
| 家庭财产保险
|
|
|
|
|
|
|
|
|
|
|
1.3
| 工程保险
|
|
|
|
|
|
|
|
|
|
|
1.4
| 责任保险
|
|
|
|
|
|
|
|
|
|
|
1.5
| 信用保险
|
|
|
|
|
|
|
|
|
|
|
1.6
| 保证保险
|
|
|
|
|
|
|
|
|
|
|
1.7
| 机动车辆法定三责险
|
|
|
|
|
|
|
|
|
|
|
1.8
| 机动车辆商业三责险
|
|
|
|
|
|
|
|
|
|
|
1.9
| 机动车辆车体损失保险
|
|
|
|
|
|
|
|
|
|
|
1.10
| 机动车辆其他保险
|
|
|
|
|
|
|
|
|
|
|
1.11
| 船舶保险
|
|
|
|
|
|
|
|
|
|
|
1.12
| 货物运输保险
|
|
|
|
|
|
|
|
|
|
|
1.13
| 特殊风险保险
|
|
|
|
|
|
|
|
|
|
|
1.14
| 农业保险
|
|
|
|
|
|
|
|
|
|
|
1.15
| 投资型非寿险
|
|
|
|
|
|
|
|
|
|
|
1.16
| 其它类财产保险
|
|
|
|
|
|
|
|
|
|
|
2
| 意外伤害保险
|
|
|
|
|
|
|
|
|
|
|
3
| 健康保险(=3.1+3.2)
|
|
|
|
|
|
|
|
|
|
|
3.1
| 非分红型健康保险
=sum(3.1.1:3.1.5)
|
|
|
|
|
|
|
|
|
|
|
3.1.1
| 疾病保险
|
|
|
|
|
|
|
|
|
|
|
3.1.2
| 医疗保险
|
|
|
|
|
|
|
|
|
|
|
3.1.3
| 收入保障保险
|
|
|
|
|
|
|
|
|
|
|
3.1.4
| 补充医疗保险
|
|
|
|
|
|
|
|
|
|
|
3.1.5
| 其他非分红型健康险
|
|
|
|
|
|
|
|
|
|
|
3.2
| 分红型健康保险
|
|
|
|
|
|
|
|
|
|
|
4
| 人寿保险
(=4.1+4.2+4.3+4.4+4.5)
|
|
|
|
|
|
|
|
|
|
|
4.1
| 非分红寿险
=sum(4.1.1:4.1.4)
|
|
|
|
|
|
|
|
|
|
|
4.1.1
| 其中:定期寿险
|
|
|
|
|
|
|
|
|
|
|
4.1.2
| 两全保险
|
|
|
|
|
|
|
|
|
|
|
4.1.3
| 终身寿险
|
|
|
|
|
|
|
|
|
|
|
4.1.4
| 年金
|
|
|
|
|
|
|
|
|
|
|
4.2
| 分红保险
=sum(4.2.1:4.2.4)
|
|
|
|
|
|
|
|
|
|
|
4.2.1
| 其中:定期寿险
|
|
|
|
|
|
|
|
|
|
|
4.2.2
| 两全保险
|
|
|
|
|
|
|
|
|
|
|
4.2.3
| 终身寿险
|
|
|
|
|
|
|
|
|
|
|
4.2.4
| 年金
|
|
|
|
|
|
|
|
|
|
|
4.3
| 投资连结保险
|
|
|
|
|
|
|
|
|
|
|
4.4
| 万能保险
|
|
|
|
|
|
|
|
|
|
|
4.5
| 补充养老保险
|
|
|
|
|
|
|
|
|
|
|
5
| 其他保险
|
|
|
|
|
|
|
|
|
|
|
6
| 总计(=1+2+3+4+5)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