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时间

住院第2-5天

(手术日)

住院第3-6天

(术后第1日)

住院第4-7天

(术后第2日)

□   手术

□   向家属交代病情、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麻醉医师查房

□   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完成病程记录

□   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根据引流量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

□   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

 

 

 

长期医嘱:

□   特级护理常规

□   饮食

□   留置引流管并计引流量

□   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监测

□   强心、利尿药

□   抗菌药物

□   呼吸机辅助呼吸

□   保留尿管并记录尿量

□   胃粘膜保护剂

□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   今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

□   血管活性药

□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X线床旁像、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

□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要时)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特级或一级护理,余同前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要时)

□   换药

□   止痛等对症处理

□   补液

□   血管活性药

□   强心利尿药

□   拔除气管插管后开始常规抗凝治疗、抗凝监测

 

长期医嘱:

同前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要时)

□   换药,拔引流管

□   止痛等对症处理

□   常规抗凝治疗、根据情况进行抗凝监测

主要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等相关记录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防止皮肤压疮处理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5-8天

(术后第3日)

住院第6-17天

(术后第4日至出院前)

住院第9-18天

(术后第7-13日)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伤口换药(必要时)

□   常规抗凝治疗

□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伤口换药或拆线(必要时)

□   调整各重要脏器功能

□   指导抗凝治疗

□   预防感染

□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明确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病历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如抗凝治疗、心功能调整等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尿常规、血电解质(必要时)

□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要时)

□   换药(必要时)

□   止痛等对症处理

□   常规抗凝治疗、根据情况进行抗凝监测

长期医嘱:

□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要时)

□   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要时)

□   换药(必要时)

□   对症处理

□   抗凝治疗

□   复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抗凝治疗

□   定期复查

□   不适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   心理和生活护理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出院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CD-10:I71.0-I71.2)
  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ICD-9-CM-3:38.44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可有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也可无明显症状。
  2.体征:多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CT或MRI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通常≤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71.0-I71.2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编码。
  2.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直径大于5cm。
  3.主动脉窦部正常,主动脉弓部正常,主动脉瓣无明显病变。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5天工作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