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老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与优抚工作:
(1)老根据地人民的政治水平一般较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尤为迫切,必须提倡文化下乡,电影上山,普及社会教育,并在这些地区增办小学、中学、工农速成中学和各种技术学校,以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及各种专门人材。为此,应以省为单位适当调剂教育经费与教员。
(2)老根据地人民的医药卫生要求也十分迫切。卫生机关应协同有关部门在老根据地以大力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宣传卫生保育知识,设立卫生站与医院,派遣医疗队巡回治疗,开办卫生医疗人员训练班,新法接生训练班,帮助中医学习,设立中药铺。并注意供应海盐、海带等以避免粗脖子、柳拐子等病症,保护群众健康。
(3)在优抚工作上,首先是收葬烈士遗骸,收集烈士事迹。老根据地烈军属多,他们缺乏劳动力,生产与生活困难最多,过去有些地方对优抚条例的贯彻施行较差,今后必须切实执行优抚条例,加强对缺乏劳力的烈军属的代耕工作,保证他们的生活不低于一般农民。县、区应定期召开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和优抚模范的代表会议,以便检查优抚工作,交流代耕经验,进行政治教育。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也应有烈军属及革命残废军人的代表参加。
五、老根据地的工作是一件光荣的任务,应作为有关省、专署考绩中的一项。凡辖区内有老根据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老根据地的恢复与建设工作作为一九五二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并组织专门委员会,指定得力干部经常注意老根据地的工作,及时检查、督促。开好老根据地的代表会,并将加强经济建设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除重获解放的时间较晚、土地改革尚未完成或刚刚完成不久者外,一般老根据地的县、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均应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未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者,应迅速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使富有斗争经验与政治认识的老根据地人民自己起来讨论与执行自己的事,选举自己的行政人员,发扬人民的积极性,“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必须认识老根据地的恢复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凡辖区内有老根据地的省份,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拟订切实可行的老根据地工作计划,领导群众逐步实现。并予以必要而又可能的经济扶植,争取在三、五年内改变老根据地的经济面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提高老根据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水平。
总理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