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民的学习组织应当和生产组织逐步地结合起来。近年来有些地方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开办农民业余学校(包括冬学、常年民校等),以互助组为基础,建立学习小组,由合作社、互助组统一管理农民的生产和学习。这种把学习组织和生产组织结合起来的做法是正确的,应当成为今后发展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事业的基本方向。各地要很好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逐步加以推广。对已经建立学习组织的合作社和互助组,要加强领导,把它确实办好。生产已上轨道又具备办学条件的合作社、互助组,要积极地结合生产,组织农民学习。至于建社不久,生产还没有走上轨道,基础还不巩固,目前办学条件还不够的合作社,则不宜操之过急,要创造条件然后再办。
提倡合作社办学,绝不是说对那些不是合作社办的农民业余学校可以放弃领导,听其自流。相反的,对那些学校应当加强领导,切实办好,等到合作社办学条件成熟的时候,再由合作社来办,把它办得更好。
三、农民业余文化教育要和农事季节相适应,要善于利用农事空闲组织农民学习,使学习在不妨碍生产的条件下进行。为此,必须对农民的生产、会议和学习时间作统一的安排,以保证农民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各地必须抓紧冬季农闲,广泛地开办冬学,使冬季真正成为农民的学习季节。冬学结束后,应当认真组织有条件进行学习的人坚持常年学习。在这期间,更要恰当地安排学习时间,放慢学习进度,减轻学习分量,在夏收、夏锄、秋收等农忙季节可以主动放假。同时,农民学习的组织也应当根据农事忙闲和农民生活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分别采取集中或分散学习的形式。一般说来,冬季可以采取比较集中的形式;春耕之后,除能够集中的仍然集中教学外,对不能集中学习的人应该采取比较分散的形式。不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不适当地强调集中或者只强调分散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如何有效地组织乡村干部学习文化,并使他们坚持下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乡村干部工作忙,会议多,组织他们学习时,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如单独编班、编组,包教包学,个别辅导等。对主要乡干部,还可以采用轮流离职学习的办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扫除他们之中的文盲。
四、当前农民文化教育应当着重对文盲进行识字教育。原来的文盲在读完全部识字课本,学会阅读通俗书报,学会写简单的农村应用文的时候,就应当看作达到扫盲标准。如果有条件,还应当学会珠算。
对已达到扫盲标准的农民,仍然要积极地组织他们继续学习,以巩固学习成果。在文化水平较高,教师不困难的地区,可以把已达到扫盲标准的农民中学习要求较高、学习条件较好的人组成高小班(组)。高小班的文化课,主要是语文、算术两科。语文课要求达到高小毕业程度,算术课要求达到初小毕业程度。常识课(包括生产常识和政治常识)是否设置,可以根据教师等具体条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