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计委、机械工业部关于印发《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的通知

  劳动生产率由1992年的9800元/人·年提高到2000年的2万元/人·年,2010年进一步提高;资金利润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2000年机械工业人均装备占有值要比1991年提高50%左右,2010年比2000年再提高50%。2000年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2010年大中型企业主要产品中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关键工序要实现柔性化生产;机械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由1992年的8.6%提高到2000年的11%和2010年的13.7%。机械工业自身素质有较大提高。
  按照上述方面目标的要求,机械工业为国民服务的本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到2000年,电力设备及现代化农业装备基本立足国内,冶金、矿山、石油、煤炭和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所需大部分设备由国内提供。所提供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性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础机械、基础件初步改变严重滞后于成套装备及主机发展的状况,轿车产量达到汽车总产量50%左右,并开始有一定数量进入家庭。机械工业力争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第一大产业。
  到2010年,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及轿车工业所提供的装备基本满足需要,所提供的产品水平、性能接近或达到当代世界水平。数控机床、基础件、电力设备和轿车等领域基本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出口总额进入世界前十名,附加值高的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三、振兴的战略

  (一)竞争促发展的战略
  机械工业的振兴要自觉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决把绝大部分机械产品推向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按照价格规律、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环节中去。企业要转变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对行政机关的依赖,树立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的观念,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具有实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各级主管部门要更多地依靠政策、规划、信息等手段,引导发展方向,培育、健全市场,创造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机制。对少数影响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一时难以振兴的,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鼓励措施和必要的扶植政策,支持其加快发展。
  (二)重点突破的战略
  改变齐头并进,面面俱到的做法,采取“特定范围、有限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的方针。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机械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各地也要根据行业的总要求,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明确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各级政府、金融机构要集中力量支持一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能促进总体结构优化的重点产品的发展,以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质量好、规模效益显著,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一个时期择优扶植若干重点,集中突破某些领域,下一时期再扶植若干重点,以达到有序前进,逐步振兴。
  (三)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
  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切实改变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状况,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加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能力的建设,放开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机构的经营活动。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把自身科技能力的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大中型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抓好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搞好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机械工业的自动化和柔性化水平。加强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注重工程化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技术来源中的国内比重。坚持以质取胜的方针,把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完善检测手段,改进工艺和装备条件,从技术和装备上为生产一流产品创造条件。加强技术工程教育,抓紧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熟练工人,并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
  (四)推行经济规模的战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