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矿山设备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具备提供年产千万吨级钢厂先进成套冶金设备的能力,能为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提供成套设备。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主体及大型散料、港口、集装箱码头成套装卸设备的国产化率要提高到70%以上。
石油化工设备行业要积极掌握大型化肥和乙烯等装置制造技术,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其中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努力改变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状况。
建设机械要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支持土方施工机械、路面铺筑机械、装卸机械等产品的发展。国内市场满足率由1990年的46%提高到2000年的80%以上,产品品种满足率达到85%以上,年出口创汇达到10亿美元。
工业自动化系统及仪表,要围绕成套设备配套需要,大力发展高水平、高性能、高技术的自动化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形成以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广微电子技术,发展智能化产品,完成工业自动化仪表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的转化。到2000年,自控系统仪表器种成套率达到75-85%,产值成套率达到80%以上。
上述三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到2000年应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
为求得机械工业的协调发展,除突出发展上述三个领域外,还要支持下述重要产品的发展。
农业机械要适应发展高产、优势、高效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引进和消化吸收拖拉机、联合割机等先进技术,按经济规模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加速发展水田机械化作业设备、经济作物机械、营林造林机械、菜篮子工程所需设备等缺门短线产品。根据大江、大河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提高排灌设备技术水平。
铁道设备要按照货运重载、客运高速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大功率、高时速的电力机车及240/275柴油机系列内燃机机车,实现多功率等级、多速度档次、多轴式牵引的动力设备系列。客车要重点发展时速140-160公里、载客量大、舒适度较高的25型车及中长途空调客车;货车重点发展大轴重、低动力作用的大型货车。到2000年,形成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品种档次比较齐全、产品质量可靠的铁道设备生产能力。
船舶工业重点发展3.5万吨级以上船舶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专用船舶、和相应的配套设备以及修船业。努力提高船舶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国际船舶市场的份额。到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行列。
医疗器械要重点发展影像诊断、急救、临床检验、监护、肿瘤治疗设备以及随弃式医疗用品和材料等,提高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到2000年,上述产品性能不低于国际九十年代水平,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
纺织机械围绕优先发展多功能化纤的需要,积极开发生产粘胶、腈纶、涤纶纤维新型原料、纺丝等各种加工设备,继续抓好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引进和改造,形成批量生产;抓紧开发和改进棉、毛、丝绸印染和化纤织物仿真印染设备,开发缺门针织设备,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形成系列产品,到2000年,国内需要的纺织机械,满足率达到90%以上。
内燃机要重点发展小缸径多缸柴油机,新型中等功率柴油机、分配式油泵、各种新型高质量的内燃机配附件和高强度薄壁铸件等,努力降低油耗和噪音,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到2000年,基本满足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铁路机车、船舶、汽车等各行业对高质量、高性能内燃机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