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 评价基准值的单位与其相应指标的单位相同。
表2 短流程生产企业定量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一级指标
| 权重值
| 二级指标
| 单位
| 权重值
| 评价基准值1
|
(1)
能
源
指
标
| 25
| 综合能耗
| kgce/t钢
| 6
| 530
|
可比能耗
| kgce/t钢
| 7
| 500
|
电炉炼钢工序能耗
| kgce/t钢
| 4
| 300
|
电炉冶炼电耗
| kWh/t钢
| 4
| 490
|
轧钢工序能耗
| kgce/t材
| 4
| 175
|
(2)
资
源
指
标
| 25
| 电炉金属料消耗
| kg/t钢
| 5
| 1050
|
电极消耗
| kg/t钢
| 3
| 1.5
|
炼钢耐火材料消耗
| kg/t钢
| 2
| 14
|
萤石消耗
| kg/t钢
| 2
| 3
|
企业吨钢耗新水
| m3/t钢
| 8
| 6
|
企业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 %
| 5
| 92
|
(3)
生
产
技
术
特
征
指
标
| 15
| 炉外精炼比
| %
| 6
| 100
|
连铸比
| %
| 2
| 95
|
连铸机作业率
| %
| 1
| 70
|
钢材(最终产品)
综合成材率
| %
| 6
| 92
|
(4)
综
合
利
用
指
标
| 15
| 余热利用量
| kgce/t钢
| 5
| 25
|
含铁尘泥回收率
| %
| 2
| 100
|
回收含铁尘泥利用率
| %
| 2
| 100
|
冶炼渣利用率
| %
| 3
| 100
|
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 元/ t钢
| 3
| 20
|
(5)
污
染
物
指
标
| 20
| 外排废水量
| m3/t钢
| 5
| 3
|
COD排放量
| kg/t钢
| 3
| 0.2
|
石油类排放量
| kg/t钢
| 4
| 0.04
|
SO2排放量
| kg/t钢
| 3
| 0.40
|
烟(粉)尘排放量
| kg/t钢
| 5
| 1.0
|
注:1 评价基准值的单位与其相应指标的单位相同。
表3 长流程生产企业定性评价指标项目及权重
一级指标
| 指标分值
| 二级指标
| 指标分值
| 备注
|
(1)执行国家重点鼓励发展技术(含冶金清洁生产技术)的符合性
| 50
| 小球团烧结
| 3
| 定性评价指标无评价基准值,其考核按对该指标的执行情况给分。
对一级指标“(1)”所属各二级指标,凡采用的按其指标分值给分,未采用的不给分。
对一级指标“(2)”所属二级指标,凡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给10分,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但尚未通过认证的则给5分;凡已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给15分。
对一级指标“(3)”所属各二级指标,如能按要求执行的,则按其指标分值给分;
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老污染源限期治理指标未能按要求完成的则不给分;
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凡水污染物和气污染物均有超总量要求的则不给分;凡仅有水污染物或气污染物超总量要求的,则给4分。
|
炼焦煤调湿
| 3
|
干法熄焦
| 6
|
转炉溅渣护炉
| 3
|
高效连铸
| 3
|
连铸坯热装热送
| 6
|
蓄热式加热炉
| 5
|
交流电机变频调速
| 3
|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焦化厂)
| 3
|
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
| 3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CPP)
| 3
|
全厂性污水处理(二次)及回用
| 4
|
综合利用(或消纳)社会废物
| 5
|
(2)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及清洁生产审核
| 25
|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 10
|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 15
|
(3)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符合性
| 25
|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 5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 5
|
老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
| 6
|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