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决定
(1988年11月25日)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平抑物价、稳定大局至关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明后两年特别是明年农业有一个好的收成。
近十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折。它不仅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意义是重大的。但是,近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徘徊,棉花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生猪生产也出现过波动。而人民生活消费、工业加工原料和外贸出口对主要农副产品的需求却增长较快,致使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已经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为了加快农业发展,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一、今冬明春在农村广泛开展形势教育。我国广大农民是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又是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十年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广大农民真诚拥护党的政策,对改革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要引导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回顾改革的历程,摆事实,讲道理,联系切身体会,正确认识形势,正确认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正确认识改革和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暂时困难,坚定信心,发挥创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深化改革和夺取农业丰收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今冬明春,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水利工程和排灌系统进行整修,并因地制宜地兴建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治水改土工程和农业开发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要普遍建立劳动积累制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增加劳动积累。
三、增加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对化肥生产所需的原料、能源要优先保证供应,充分发挥化肥厂的生产能力,并加速小化肥厂的改造,争取完成明年生产化肥八千五百万吨的任务。对农药、农膜、柴油等其他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也要抓紧、抓好。要认真执行化肥、农药、农膜专营的决定,精心组织,搞好供应,加强监督,防止不正之风,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