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四)在支持高速度发展生产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文教卫生和科学事业的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持续跃进,迫切要求更多的又红又专的技术人才,要求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毛主席说过:“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1960年在全国范围内,将掀起一个更大的文化建设高潮,将更加广泛地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运动。为了迎接这个高潮,国家对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和科学事业拨款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用于基本建设的部分比上年增长65.7%。为了高速度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使我们能够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这是完全必要的。应当指出,国家预算拨款发展文教卫生和科学事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依靠各地方、各部门、各机关、各企业和各人民公社,大家动手,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文教卫生和科学事业。只有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少的资金,发展更多的文教卫生和科学事业,不断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持续跃进的需要。
  还需要说明,在国家预算以外,各地方、各部门还有一部分自有资金,包括地方的自筹收入和附加收入,包括企业的利润留成收入和大修理基金等,这一笔资金大约有120亿元,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用途,由各地方、各部门自己管理收入,自行安排支出。随着各方面经济事业的发展,各地方、各部门的自有资金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更合理地使用这一部分资金,为了加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综合平衡,国务院已经作出了关于加强综合财政计划的决定,把预算外资金的使用,不仅纳入地方计划,而且纳入统一的国家计划,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整个国家资金的运用,同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相适应。
  从以上所说的情况可以看出,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是一个全面支持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预算,是一个加速发展工业、大力支援农业和积极发展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预算,也是一个瞻前顾后,既积极而又可靠的预算。
  三、为实现1960年国家预算而奋斗
  各位代表!实现国家预算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工作,而且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才能胜利地完成任务。在经济和财政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这是党的一贯方针。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组织起来”一文中就作过这样的指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还有什么与此相反的方针没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众观点,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不注意把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而只注意组织财政机关、供给机关、贸易机关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经济工作看作是一个广大的运动,一个广大的战线,而只看作是一个用以补救财政不足的临时手段。这就是另外一种方针,这就是错误的方针”。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在大跃进以来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发展。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是顺利实现和超额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经济战线上的形势好得很。经过去年的反右倾斗争和国民经济的继续大跃进,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共产主义思想蓬勃发展,国民经济的各个战线上已经掀起了一个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新高潮。广大群众表现了更高的雄心壮志和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扬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精神,协作成风,送宝上门,助人为乐。运动的洪流日新月异地刷新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目前的增产节约运动,不论从组织性、计划性来说,不论从规模的广度、深度和运动的实际效果来说,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不仅大量的手工操作和笨重的体力劳动正在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而且许多现代化企业也正在进一步实现机械操作的自动化和生产过程的连续化;不仅工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工艺程序、劳动组织、产品设计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而且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利建设、牲畜饲养、加工运输等方面也正在大量改革工具,逐步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不仅所有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地革新技术,而且商业部门和生活服务部门比如仓储保管、门市售货、做饭洗衣等等,也在大闹技术革新。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增加生产不增加人或者少增加人,扩大经营不增加费用或者少增加费用,这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规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为25%左右,建筑为20%左右,铁道运输为20%左右。成本费用的降低,工业为8%,交通运输为6.9%,商业为5.5%。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费用对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按照1960年的计划指标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就相当于增加产值约15亿元;工业成本每降低1%,就等于为国家增加收入6亿多元;商品流转费每降低1%,就等于增加收入1亿多元;交通运输成本每降低1%,就等于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全力推动增产节约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促进工业方面的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的全面跃进,促进农业方面的粮食、棉花和各种经济作物以及林、牧、副、渔的全面跃进,这是全民的任务,也是财政经济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