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债务收入6.3亿元,全部是国内公债收入,占预算收入1.91%,是上年的93.59%。
四、其他收入2.2亿元,占预算收入0.66%,是上年的77.54%。
在这里应该说明,1958年的农业税收入略有增加。预算中所列的农业税收入是29.97亿元,比1957年增加6600万元,折合细粮7.7亿斤。农业税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秋季开始的,和征税年度从年初开始不同。如果按征税年度来看,1957年夏征加秋征细粮348亿斤,1958年预计夏征加秋征细粮362亿斤,1958年比1957年的增加数字就不是7.7亿斤而是14亿斤。由于农业税正税的增加,也由于获利较大的经济作物地区农业税附加幅度有所增长,估计农业税附加要增加4亿斤。以上正税和附加合计共增加18亿斤,比上年的征收额增长4.57%。
从1952以来,我国农业税负担已经基本上稳定了五年,在这个期间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1958年在生产继续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税收,农民是会赞成的。所有爱国的农民都了解,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得愈多愈快,农民得到的利益也就愈大愈早;只要国家建设需要,农民在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是愿意多贡献一份力量的。但是为了进一步鼓舞农民的增产积极性,农业税收也不宜于多变。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曾经宣布,几年以内,国家将把征粮和购粮的数量大体稳定在八百几十亿斤的水平上。这就是说,除购粮500多亿斤以外,征粮在几年内将不超出三百几十亿斤。我们打算,今年把征收数字稍加提高以后,仍然像前几年一样,稳定五年不变。事实上,1958年征收数字虽然有一点增加,由于农业产量预计将比上年提高7%(如果包括农副业产值,预计比上年提高6.1%),农业税占农业产量的比重却将由上年的11.3%降至11.06%;如果产量提高更多,这个比重也就要下降更多。在今后五年农业税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比重仍将继续下降。
关于农业税征收办法,在上次会议上所作的1957年预算报告中曾经说到,要根据农业合作化实现以后的新情况,作必要的修改。过去农业税是按户计征的,今后要改为以农业合作社为单位计征。过去有些地区实行比例税制,有些地区实行累进税制,今后要改为全国一律都实行比例税制。并且,农业税的计税产量和征收税率,也要根据新的情况,加以调整和修订。现在经过多次研究,新的农业税条例草案已经拟出,即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试行。试行一年以后,加以修改,再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正式公布施行。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1958年准备实行工商税制的某些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变现行的多种税多次征收的办法,把现有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等4种税收加以合并,简化纳税手续。改革法案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随着财政体制的改进,在1958年还需要改进税务管理体制,把若干可以由地方负责处理的税收管理权限,交给地方掌握,由地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处理,使国家税制在发展生产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估计这些办法实行以后,在税收指标和企业收入指标之间将引起若干变化,在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也将引起若干变化,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以相应的调整。
1958年国家预算各类支出如下:
一、经济建设费175.48亿元,占预算支出53.07%,是上年预计执行数的117.28%。其中,工业支出91.69亿元,是上年的113.07%;农业、林业、水利等支出29.4亿元,是上年的140.78%;铁道、交通、邮电等支出25.4亿元,是上年的114.47%;商业、粮食、对外贸易等支出2.79亿元,是上年的76.33%。
二、社会文教费48.96亿元,占预算支出14.81%,是上年的102.85%。其中,文化支出2.08亿元,是上年的112.19%;初等和中等教育支出22.53亿元,是上年的102.21%;高等教育支出5.99亿元,是上年的96.67%;科学支出3.84亿元,是上年的131.3%;卫生支出5.49亿元,是上年的108.99%;抚恤和救济支出5.4亿元,是上年的91.36%。
三、国防费50亿元,占预算支出15.12%,是上年的90.76%。
四、行政管理费20亿元,占预算支出6.05%,是上年的86.13%。
五、债务支出10.31亿元,占预算支出3.12%,是上年的123.1%。
六、对外援助支出4.14亿元,占预算支出1.25%,是上年的91.16%。
七、其他支出2.83亿元,占预算支出0.86%,是上年的144.69%。
八、增拨银行信贷资金8亿元,占预算支出2.42%。
九、总预备费10.91亿元,占预算支出3.3%。
关于1958年国家预算支出的安排,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一)1958年国家预算支出中,经济建设费和社会文教费所占的比重,将由1957年的64.17%,上升到67.88%,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所占的比重,将由1957年的25.63%,降低到21.17%。从两年的绝对数字来比较,1958年经济建设费增加25.86亿元;社会文教费增加1.35亿元;国防费减少5.09亿元;行政管理费减少3.22亿元。1958年预算安排上的这种变化,说明国家预算支出正在不断地节减非生产性的支出而增加生产性的支出。这对于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大力节减国防和行政管理开支是我国1958年国家预算的一个特点。同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的预算根本相反,我国的国防费用和行政费用不但在国家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降低了,而且绝对数字也有了很大的减少。这个事实表明什么呢?它充分地表明了我国人民从事和平劳动的热烈愿望,表明了我国政府紧缩国家机关经费以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
国家机构费用的节减,决不意味着它们的工作的削弱,相反地,这将有利于它们的工作的加强。这一节减不但在经济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政治上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我们国家工作人员打掉官气,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以普通劳动者一分子的面目在他们面前出现。铺张浪费是官气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打掉官气,就必须彻底地打掉铺张浪费。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应该完全有志气和决心花最少的钱,作最多的事,使我们的政府和军队成为最理想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军队。
(二)1958年国家预算的各类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共138.36亿元。这些投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经济建设;在社会文教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建设,比1957年还有所减少。
1958年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除了上述138.36亿元外,还有国营企业和供销合作社用自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其他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约计7.41亿元。如果把这些投资加在一起计算,则1958年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总额共达145.77亿元,比1957年增加22.07亿元,增长17.8%。1958年基本建设投资所以增加较多,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是由于紧缩了军政费用和其他的开支。
1958年将有1185个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开始施工或者继续施工。此外,国家还准备了若干基本建设的预备项目。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只要收入超过计划,支出有所节减,原材料工业又增产节约,就可以及时地追加基本建设投资,争取一部分预备项目能够在今年施工。
在1958年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上,缩减了社会文教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大了经济建设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资中,首先保证了重点建设的需要,同时着重地增加了农业、水利、化学肥料工业、农业机械工业的投资,适当地增加了燃料工业、电力工业、原材料工业、急需的机械工业和其他薄弱环节的投资。
为了在计划和预算执行中,进一步节约使用资金,以便腾出钱来多安排一些建设项目,国家还要求1958年在计划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降低工程造价。具体的要求是:按照已经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节减7%到10%。节减下来的资金,仍归各部门各地方安排另外的建设开支。
(三)1958年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财政支援,比往年有较多的增加。国家预算中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共29.4亿元,比1957年增加8.52亿元,增长40.78%。其中:有关农林水利的基本建设支出20.69亿元;有关农林水利的事业费和增拨的流动资金8.71亿元。除了以上直接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以外,1958年国家预算还增加了较多的化学肥料工业、农业机械工业等同农业生产有关的支出。此外,国家还通过发放贷款和预购农产品等信用方式,对农业进行支援。1958年国家发放农业贷款的指标将达44亿元,比1957年增加4亿元。1958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发放的农产品预购定金将有11亿元,比1957年实际发放数增加5亿元。以上通过信用方式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比1957年增加9亿元。
必须指出:农业在生产和建设上所需要的资金,同工业不同,主要地是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本身的积累。国家对于农业的财政支援是必要的,否则就不可能解决大型水利工程、化学肥料工业、农业机械工业的建设和其他需要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的问题。但是这绝不是说,可以把农民自己的积累放在第二位。根据初步估计,如果全国的农业合作社都把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农副业收入的8%作为公积金,1958年全国农业合作社可以提取的公积金总额就可能达到30亿元左右。为了满足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国家最近已经决定,农业合作社公积金比例还可以适当提高,那么,今后全国农业合作社公积金的总额还可能更大。而且,在农业生产和建设当中起决定作用的,首先还是广大农民自己的劳动力。我国农民有5亿以上,这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劳动力资源。农业方面的基本建设绝大部分是中小型工程,有了劳动力就有了主要的保证,而我国的农民的劳动力是比较充裕的,过去在农闲季节,农民的劳动力还有剩余。现在要把农闲变为农忙,在农业方面广泛地、大规模地进行基本建设,主要的希望就在这里。许多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要认真依靠和发挥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组织农民进行有计划地征服自然的劳动,并且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国家不要花很多的钱,就可以使农业大大增产。1957年冬季,由于中共中央发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由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全国农民的生产热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最近时期,亿万农民群众,夜以继日,不顾天寒地冻,用移山倒海的英雄气概,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兴修农田水利运动。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中旬,每天在水利工程战线上从事劳动的农民,全国约有1亿人,按1亿人劳动100天计算,农民投到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已经有100亿个劳动日。如果每个劳动日的工资平均按6角钱计算,农民就已经投资60亿元。当然,100亿个劳动日所创造的财富要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水利工程发挥的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现在这个运动还在继续发展,事实已经很清楚,今年的水利建设将大大超过计划,而在这样大规模的建设运动中,农民群众并不需要国家拿多少钱。这不是充分地说明了群众的积极性一经组织和发挥起来,就可以自己解决很多很大的问题么?因此,有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力的投资和公积金的积累,再加上国家的积极支援,只要使用得当,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四)1958年国家预算的各类支出中,用于事业费方面的支出共有58.19亿元,比1957年增加2.67亿元,增长4.81%。事业费是国家预算中除了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和军政费用以外的主要支出。1958年的事业费,分类来看有这样几笔:⑴工业交通方面的事业费,包括勘察设计、航道维护、公路养护等费用共6.35亿元;⑵农林水利方面的事业费,包括技术推广、畜牧兽医、森林防护、水土保持、民办农田水利补助等费用共8.38亿元;⑶国家测绘、城市公用事业等事业1.62亿元(以上三种在国这预算中属于经济建设费类);⑷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业费,包括大、中、小学教育、中等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出版、广播等,共31.98亿元;⑸卫生方面的事业费,包括妇幼保健、疫病防治、公费医疗等费用共4.49亿元;⑹抚恤救济方面的事业费共5.37亿元(以上三种在国家预算中属于社会文教费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