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包括原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在内,预计达到628.1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超过年度计划4.1%,比上一年增长6.9%,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1957年的指标17.3%。主要工业产品也绝大多数超额完成了产量计划,比上一年,原煤增产了1826万吨,电力增产了24亿度,生铁增产了108万吨,钢增产了约78万吨,机床增产了3100多台,化学肥料增产了14万吨,水泥增产了将近30万吨,木材增产了约520万立方公尺。
从1957年的第四季度以来,全国各企业经过“鸣放”高潮和社会主义教育,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责任感大大增强,政治积极性和增产节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职工内部,分清了是非,发扬了正气,打击了邪气,孤立了坏人,积极分子大量增加。广大职工群众不仅对国家建设、企业管理、干部作风和生活福利等方面揭露了很多缺点,提出了改进意见,而且很快地提高了出勤率,加强了劳动纪律,突破了很多定额,改进了经营管理,使许多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面貌为之一新,使工业战线上形成了一个生产和建设的新高潮。
以下再说农业战线上的情况。
根据预计,1957年比1956年,粮食增加了50亿斤,达到3700亿斤;棉花增加了约390万担,达到3280万担;甘蔗增加了3092万担,甜菜增加了约390万担,黄麻、洋麻增加了约100万担,猪的饲养头数增加了约3千万头。农业和农副业总产值达到603.5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6年增长3.5%。由于部分地区的水灾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在入秋以后的旱灾又较普遍,农业和农副业总产值只完成年度计划的98.7%,但是还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1957年的指标1.2%。
在1957年,全国已经有65个县、市,分别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提出的每亩生产粮食400斤、500斤、800斤的要求,已经有56个县、市,分别达到了每亩生产棉花(皮棉)60斤、80斤、100斤的要求,即提前十年完成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规定的任务。而广东省的澄海、潮安、揭阳、潮阳、普宁、南澳,福建省的龙溪、海澄、长乐,湖北省的孝感,四川省的郫县等11个县,粮食的每亩平均产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一千斤。湖北省的麻城、广济,浙江省的慈XI,甘肃省的敦煌,河北省的石家庄等五个县、市,棉花的每亩平均产量已经达到一百斤以上。根据16个省、市3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统计,已经有1/4的合作社的生产和收入,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
在1957年入秋以后,全国农村经过两条道路的大辩论和社会主义教育,击破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对于合作化的诬蔑和进攻,批判了一部分富裕中农在两条道路之间的动摇和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坚定了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改进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执行了中央关于合作社干部必须参加生产劳动的指示,调整了合作社的内部关系,争取了更多的个体农民加入合作社,从而进一步地巩固了农业的合作化制度和农村的社会主义秩序。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公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的发布,进一步地鼓舞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比1955年冬和1956年春规模更大的新的农业生产高潮,特别是兴修水利和增积肥料的高潮。目前全国每天有近一亿劳动力参加农田水利的建设。原定1957年10月到1958年9月底增加灌溉面积9200多万亩,但是到1958年1月31日,已经完成1.17多亿亩,即用四个月的时间超额完成了全年度的任务。拿安徽省作为例子来说,这个省原定去冬今春兴修8亿土方的农田水利工程,后来增加到16亿土方,但是,到1958年1月23日就已经完成16亿多土方。其他各省农民的许多英雄事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所有的事实,充分地显示了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民,在争取农业大发展中,有着多么坚强的信心和无穷无尽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今年增加灌溉面积的计划以及其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计划,就可以大大地超额完成。
以下我们还要说到交通运输和商业战线上的情况。
1957年建设铁路新线和复线共计1100多公里,举世瞩目的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这样的巨大工程,已经建设完成。此外,企业专用线铺轨516公里(仅是铁道部负责修建的部分)。由于长江大桥的建成,已经把京汉和粤汉两大铁路干线连结起来,实现了我国人民长期以来跨过长江的愿望。由于宝成铁路的通车,已经把物产丰富的四川同全国的铁路网连结起来,克服了我国诗人李白所说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困难。由于鹰厦铁路的建成,进一步地巩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国防,密切了这些地区同全国的经济联系。同时,铁路、公路、内河、沿海等运输计划,也都超额完成。比1956年,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1.8%,公路汽车货物周转量增长8.4%,交通部直属的内河和沿海运输企业的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21.4%和29.2%。
商业方面: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一年增加5亿元,商业部门零售商品的库存到年末比年初增加20亿元以上。由于增产节约的开展,商品供应不足的情况已经基本改变,物价继续保持稳定,棉花和其它农产品的收购任务,也良好地完成了。粮食的收购数量,也超过了上一年同期的水平,但是,还要作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全年度的收购任务。
在对外贸易方面,195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原计划超过4%。
最后说到文教战线上的情况。
1957年的在校学生人数,比1956年,高等学校增长9.7%,普通中学增长15%,小学增长5.5%。群众办学在1957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方面成绩最多的有四川、江苏、河南、河北等省。卫生部系统的医院病床数,比上一年增长11.7%。文化出版事业,也有所发展。
在高等学校和其他知识界,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提高了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觉悟,许多处在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地靠拢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知识分子参加劳动生产,接受劳动锻炼,已经开始成为风气。同时,党和国家从各方面调配了干部,加强了对于文教工作的领导。
总的看来,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经过过去几年来全国人民的努力,特别是1956年的大发展、大跃进,全面地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形势,就已经形成。经过1957年的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主要指标,就全面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
从全国解放以来,我国经济是高速度地向前发展的。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并不是完全平坦的,是有一些曲折的,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前进的。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曾经不只一次地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予我们的困难,也不只一次地遇到了物资、财政和技术力量不足给予我们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一个一个地被我们克服了。这是因为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不仅向人民群众指出困难在哪里,而且善于领导人民群众信心百倍地去同困难作斗争。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在1957年春天,当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在前进中的暂时的困难的时候,他们公开否认我们的成绩是主要的,把我国的国家制度、国家政策、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说得一无是处。右派分子的这种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恶意攻击,在人民的面前,在事实的面前,已经彻头彻尾地破产了。
应当说明:在1956年冬,由于某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情况比较紧张,曾经有过一些暂时的、局部的困难。如李先念副总理在关于国家预算的报告中所说,我们对于当时财经工作中的某些个别问题曾经有过一些不适当的估计。但是党中央和毛主席随即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经过1957年的增产和节约,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动员起来的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到了夏季以后,那些局部的困难就逐渐克服了,并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57年重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不仅供应了生产、建设部门的需要,而且还增加了各工业部门的库存,补充了国家的储备。农业和轻工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布匹和其他日用品,基本上保证了市场的供应,并且补充了1956年动用的一部分库存。财政收支不仅取得了平衡,而且有所结余。这个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克服困难的过程,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优越性,证明了我国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二)争取1958年国民经济的新跃进
1958年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这一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以很大的力量从各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潮,争取农业大丰收;积极地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增加燃料、电力、原材料、化学肥料、重型机械、农业动力机械和电力设备的产量;按照物力、财力的可能,尽可能地扩大基本建设的投资,主要是生产性建设的投资;努力增加生活资料的生产,继续巩固市场物价的稳定,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适当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积极地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
我们应当努力争取1958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有一个新的跃进,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创造一个好的开端。
有没有可能使1958年的国民经济有一个跃进的发展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我们这种有利条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又给了我们这种有利条件,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各项工作的改进也给了我们这种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把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号召,变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贯彻执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的阶段上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扩大基本建设,发展工业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
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普遍开展,给我们创造的有利条件是这样: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民族、各民族党派、工商界人士和其他爱国人士团结的进一步加强,全国人民社会主义觉悟的进一步提高,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和干部中,积极的前进的思想占了上风,消极的因循保守的思想被压倒。毫无疑义,由整风运动而出现的空前提高的社会主义干劲,将在长时期中起作用。特别是目前的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潮,必将促进工业生产的新高潮。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给我们创造的有利条件是这样:除了在所有制方面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以外,经过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在苏联的兄弟般的援助下,许多过去没有的新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工业生产能力也迅速地增长起来了。除了一些重型的和精密的设备还不能制造以外,我们已经能够用自己制造的许多设备,来建设自己所需要的大多数重工业企业和绝大多数轻工业企业;已经能够用自己制造的许多机器,来逐步地装备本国的农业部门、运输部门,并且加强国防力量;已经能够用自己生产的金属和其它原材料,来供应我国建设事业的大部分需要。在设计工作方面,除了某些特大的、技术最新的和特别复杂的工程,还不能设计以外,我们也已经开始能够自己设计和建设一些大型的、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例如,年产15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年产150万吨的煤矿,年产5万吨合成氨的氮肥厂,设备容量100万千瓦左右的水电站,40万千瓦的火电站,多种类型的机器制造厂和年产10万吨的造纸厂,等等。由于我们有了这样的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我国今后的基本建设也就能够进行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了。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我们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初步地学会了许多过去完全不会办的事情,能够比过去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我们在运用苏联和其它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