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增产措施方面,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应用先进农业科学原理,总结农民群众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
宪法”。“农业八字
宪法”比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增产措施,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完整。两年来,各地人民公社普遍实行了“农业八字
宪法”。从1957年冬季开始,几千万人上阵,大修水利,两年共增加灌溉面积5.5亿亩,加上原有的灌溉面积,共达10.7亿亩。其中有6.1亿亩,抗旱能力已经分别达到纲要规定的30天,50天和70天的标准。在肥料方面,我们这几年来发展了养猪,扩大了绿肥面积,公社举办了许多土化肥厂,有的公社还办了年产800吨合成氨(合3000吨硫酸铵)的小洋化肥厂,国家投资兴办了一些现代化的化肥厂,使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了很大的增加。在改良土壤方面,全国低洼易涝地和各种低产田有7亿多亩,初步改良了4.5亿亩,占60%。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面积有150万平方公里,初步进行了保持水土措施的有60万平方公里,占40%。两年以来还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各地正在把普查所得的资料加以科学分析,研究因地改良、因地种植、因地施肥等项措施,逐步地按社按队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按地块建立土地档案。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既是群众性的,又是科学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各种农作物的良种推广面积,1959年达到18亿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0%,棉、麦、稻、薯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已经基本普及。各地人民公社已经建立起5400多万亩种子基地。合理密植已经广泛推行,过密过稀的毛病越来越少,合理密植的规律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分别在7年或者12年内,基本上消灭的植物病害和虫害有11种,其中的棉花蚜虫和红蜘蛛,在集中的产棉区已经基本做到不卷叶,不红叶,达到消灭危害的要求;对于蝗虫和粘虫,也做到基本控制,不使为害;其他如麦类黑穗病、水稻螟虫等等的危害损失率一般已降低到2%以下。许多地方还创造了几万亩、几十万亩耕地连片的无病虫害区。纲要要求分别在7年或者12年内,基本上消灭的危害牲畜最严重的病疫有8种,其中的牛瘟已经基本消灭,猪瘟、鸡瘟、牛肺疫等的发病率也已经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的工具改革运动,几年来也有很大的成绩,创造了水稻插秧机等多种多样的新农具,到1959年底共推广了各种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5.2亿多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不小的作用。在田间管理和精耕细作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各地人民公社都在大搞丰产方,大搞园田化。农民们说:埂直如线,地平如镜,深耕,密植,种子好,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精耕细作,灭草,灭虫,灭病,把大田种得象菜园子一样。从群众中来的“农业八字
宪法”,又回到群众中去,成了农业生产的经典。此外,纲要提出的多种高产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耕地面积和办好国营农场,四年以来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纲要要求在十二年内建成的为农业服务的气象台站网、水文观测站网和地方道路网,也已经粗具规模,许多地方已经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