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国务院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报告的决议

  (二)企业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65.7亿元。其中用于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的费用,比上年增加9亿元。今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依靠认真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明年国家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多增加一点,是完全必要的。
  (三)增拨企业流动资金22.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略有减少。目前国营企业占用资金较多,应当加速周转,减少占用。预算中所列的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主要用于新投产的企业和增加某些物资储备。
  (四)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77.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略有增加。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农村在贯彻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也有较多的增长,他们用于农业的投资也会增加,但是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援仍然不可缺少。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有重点地支持发展林、牧、渔业,以及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五)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204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14亿元,增长7.4%。其中,文化事业费增长9.1%,教育事业费增长7.3%,科学事业费增长9.3%,卫生事业费增长7%,都高于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增加智力方面的投资,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由于目前国家财政尚有困难,一时还不能拿出很多钱来,只能作适当的增加,今后随着财政经济状况的不断好转,应当进一步增加这方面的支出。
  (六)国防战备费178.7亿元,同上年预计数持平。在预算中保持一定数额的国防战略开支,是加强国防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所必需的。
  (七)行政管理费8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5亿元。增加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的人员经费和业务费用。
  (八)抚恤和社会救济费24亿元,城镇知识青年安置费3.8亿元,都与上年预计数持平。
  (九)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51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1.3亿元。预计到1983年底,国家财政统借的国外借款余额约40亿美元。
  (十)总预备费20亿元。
  1983年的国家预算,收支都比上年有明显的增长。预算收支的安排,考虑了经济进一步调整的需要,考虑了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也考虑了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需要。同时,对国家财政需要支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留归企业单位支配使用的各种专项基金和留成收入,在核算收支数字时,也都作了安排。应当说,1983年的国家预算草案,体现了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但是,这个预算安排得是比较紧的,收入需要经过巨大努力才能实现,支出还要注意控制和节约,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要看到,目前全国形势很好,有利条件很多,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因此,实现这个预算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各项经济和财政措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增加收入,大力节约支出,确保1983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
  三、为实现1983年国家预算进一步改善财政状况而奋斗
  1983年是实现“六五”计划的关键性的一年。为了保证这一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进一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并为在今后五年内逐步做到财政收支平衡打下基础,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努力促进生产,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明年的财政收入要实现一个稳定的增长,关键在于切实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过去在生产建设上往往偏重于追求产值和速度,忽视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两年注意了这个问题,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总的说来,这个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例如,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1965年为30元,1982年预计只有24.1元。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天数,1965年为74.8天,1982年预计为111天。全国基本建设每百元投资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1965年为93.6元,1982年预计为80元。经济效益差,反映在财政上,就是生产增长了,投资增加了,而收入不能同步增长,或者是生产增长不多,但占用的流动资金却增长很快。这种状况的存在,同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和经营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定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加强经营管理,使各行各业的经济效果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在这方面,当前要特别讲求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是高还是低,必须认真考核企业的资金收入率、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率。这三个“率”是实实在在的,提高这三个"率”,才能使财政收入与工业产值同步增长,或者高于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才能充分发挥各项生产建设资金的效用。同样,在非生产性领域里,也应当加强资金管理,讲求使用效果,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事情办好。
  第二,要结合企业的调整和整顿,切实整顿和加强国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不少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工业企业中处于亏损状况的,约占30%,预计今年亏损40多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耗高、质量低、计划不周和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商业、外贸等企业,也有不少经营性亏损。工商企业物资积压的情况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库存的钢材还有1800多万吨,库存的机电产品580多亿元。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好不好,对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国务院已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对企业进行整顿,并要求在企业整顿过程中,把财务整顿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要通过整顿,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实行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把企业财务混乱的状况扭转过来,消除经营性亏损,抓紧处理积压物资,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切实加强会计、统计、原始记录、计量检验等项工作,建立和健全定员定额制度,并在企业内部把考核指标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做到有奖有惩。首都钢铁公司在实行经济责任制和整顿财务的过程中,把主要经济指标加以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并与分配挂钩,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全厂任务大家挑”,因而增产能增收,甚至减产也能增收。湖南省粮食系统,这几年每年收购粮食近百亿斤,食油200万担,在1979年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之后,他们从改进工作和开展多种经营方面增加收入、减少损失浪费,节约仓储和运输费用,除了正常的价格补贴以外,经营性的亏损减少了22%。这说明整顿企业财务,加强经济责任制,能把潜力挖出来,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或者减轻国家的负担,这对平衡财政收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