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的实施细则

  2.国内已经引进制造技术,经过样机考核合格的机电产品,或在项目的工程进度允许的时期内,由机械制造企业和出售技术的外国厂商共同保证可以按时做出的合格机电产品;
  3.只要进口某些关键部件、配套件或关键材料,国内便可以制造或组装,在技术性能上能够满足工艺要求的机电产品;
  4.通过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国内可以制造或者可以同外国厂商合作制造的设备。

第六章 询价、谈判和合同的签订

 第十七条 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正式询价条件,由项目的主办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30天内提交承办的外贸公司,向外国厂商发出正式询价,并注意对比选择。询价条件必须内容明确无误,不得超越或变更已经批准的范围。对外国厂商的报价,要从技术、价格、设备分交、合作制造、合作条件、利用外资贷款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进行选择。
  进口设备的同时,应当根据需要积极引进必要的制造技术。
 第十八条 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对外谈判,凡项目较大,牵涉几个部门的,应根据实际需要由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谈判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谈判工作,共同商定谈判计划、方案和策略,共同遵守,一致对外。在具体谈判中要贯彻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谈判的不同阶段,承办的外贸公司和项目主办部门在工作上可以各有侧重,但都应参加;第一线的谈判小组应精干,出国考察人员应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主要谈判人员不要中途更换。谈判进度要灵活掌握,适时成交,不要因急于求成而造成被动。
  经过谈判,如对原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作出较大修正时,应在签订合同前向国家气象局报告,经国家气象局向原批准单位报告,取得同意。
 第十九条 在谈判合同条款时,要了解和熟悉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和趋势,善于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对于外国厂商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和条款,要善于抵制或拒绝。
 第二十条 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合同,由承办的外贸公司主签,引进或进口部门的单位附签。在合同范围内,允许引进或进口部门的单位与外国厂商直接接触,处理具体业务,但必须把情况及来往函电、议定事项等随时通知承办的外贸公司和中国银行。
 第二十一条 所有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合同,都要规定30-60天的政府批准期限。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