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国家出版局印发《第二次全国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会议纪要》



  会议认为,一年来的教材出版发行工作,虽然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不少,在教材供应上,少数教材未能做到“人手一册”,对各种工农业余教育和社会读者的需要,更是远远未能满足,还有不少教材不能“课前到书”。今年春季课前到书的情况不如去年秋季,而且有发展的趋势。
  大家认为,当前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中编辑、出版、印刷力量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纸张供应也很紧张,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情况。
  (一)发稿和供型不及时。大专教材的编辑、出版力量尚未得到应有的补充和加强,与三年规划中的任务要求差距很大。不少书稿不能及时发稿。有些发了的书稿,在排校过程中删改太多,既增加工作量,又延误时间。统编的中小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也有些品种不能按时发稿,影响后续工序。甚至有的课本,学校开学了,纸型才发下去。
  (二)纸张供应非常紧张。目前我国纸张生产水平很低,发展速度太慢,而需要量却大幅度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由于缺原料、停电等种种原因,纸张生产不稳定,欠产较多或供应不及时,加上质量参差不齐,利用率降低,更增加了教材用纸的供应紧张。
  (三)印刷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担负大学、中专教材出版任务的中央各部委所属出版社的印刷厂的生产能力,只能完成本社任务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教材任务最大的人民教育、卫生、农业、机工等出版社仅能完成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其余要依靠北京市和外地的印刷厂安排。而北京地区的印刷生产能力仅为中央和北京市各出版社出版任务的一半。一九七九年虽然已请十九个省市协助安排,但还有一百四十万令纸和二亿多字的排字任务没有落实下来。有些省、市,特别是河南等省的中小学教材也由于印刷生产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完成印制任务。
  (四)教材发行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有些书店机构不健全,人力薄弱,缺乏仓库,包装用纸也长期得不到解决。教材运输常有积压现象。有些火车站一个多星期,十几天,有的甚至一个多月才收运一次,有些汽车运输公司要装整车和有回程货才收运。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困难更大,往往要两三个月才能运到学校。
  (五)有些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各个环节的联系配合较差。如承担通用教材编审任务的各部委之间虽有分工,但选题没有协调,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出版社、印刷厂、书店之间,没有订立必要的合同,各方面责任不清。教材出版工作的计划性还很差,经营管理水平很低。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