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目前乙型肝炎已有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甲型肝炎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尚未能广泛应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方法尚未建立。因此,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并要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好鉴别,然后加以确诊。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点或一次的异常就肯定诊断。必要时可做肝活体组织检查。病毒性肝炎的命名和分型应包括病原学分型及临床分型两部分。
 (一)病原学分型:分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
  1.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①凡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者。
  ②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者。
  ③急性期早期大便抗--HAV免疫电镜看到有抗体桥连结的HAV颗粒凝集团者。
  ④不符合于急性乙型肝炎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诊断指标者。
  以上四项中前三项任何一项阳性加第④项就可确诊。
  2.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标准:
  ①急性期早期血清HBsAg阳性或伴HBeAg阳性、并随病情恢复好转效价呈4倍下降者。
  ②急性期抗--HBcIgM阳性,并随病程转为抗--HBcIgG阳性,或虽抗--HBcIgM弱阳性,但经RIA或ELISA检测,效价在1:10000以上者。
  ③急性期HBsAg阴性,但抗--HBs或抗--HBc于发病后2—9个月阳转者。
  ④双份血清甲型肝炎抗体效价无改变者。
  以上①、②、③任一项阳性加第④项就可确诊。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①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发病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消退,抗--HBc效价不下降,抗--HBs不阳转者(绝大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②凡慢性肝炎HBV感染指标不明显或只有抗--HBc一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技术,ELISA染色技术进行肝内HBcAg、HBsAg检测,其中一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型肝炎。
  4.HBsAg健康携带者:凡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并经肝穿证实肝脏无肝炎病理改变者,可诊为HBsAg健康携带
者。
  5.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①凡不符合急性甲、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指标,并排除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IgM抗体)可诊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②凡慢性肝炎患者HBV感染指征全部阴性,并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中毒或过敏者,可诊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③凡呈水源、食物暴发流行特征,又不符合甲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者,可诊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甲、乙、非甲非乙型肝炎可合并感染,亦可重叠感染,故在病原诊断时应仔细判断、进行区别。
 (二)临床分型: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黄疸型
  ②急性无黄疸型
  2.慢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
  ②慢性活动性
  ③慢性重型肝炎
  3.重型肝炎:
  ①急性重型
  ②亚急性重型
  4.淤胆型肝炎:

命名法举例


  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迁延性。
  病毒性肝炎、HBsAg(一)、亚急性重型。
 (三)各临床型的诊断依据:
  1.急性肝炎:
  ①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测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疾患。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