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劳动部、财政部、外经贸部关于印发《外贸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通知

  实行工资总额同实现利润挂钩。挂钩浮动比例最高为1∶0.75。
  为鼓励企业在提高经济的基础上扩大出口,对实现利润和出口收汇达到双增长(不包括负增长)的盈利企业,在上述浮动比例基础上,出口收汇每增长1%,挂钩工资浮动比例增加0.005,最多增加0.05。
  三、基数核定
  (一)工资总额基数
  原则上以企业上年工资清算应提职的工资总额为基础核定。企业上年接收复转军人、大中专业毕业生,列入国家计划的新建、扩建项目由基建移交生产后增加人员和成建制划入(出)人员所需工资,当年按实际数在工资总额基数外单列,下年度按上年单列数加翘尾数核增(减)工资总额基数。
  (二)实现利润基数
  实现利润基数原则上以上年度计提效益工资的实现利润为基数核定。
  四、工资总额提取计算公式和列支渠道
  当年挂钩应提工资总额=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新增效益工资
  新增效益工资=挂钩工资总额基数×(当年实现利润净增加额÷实现利润基数)×挂钩浮动比例
  (实现利润净增加额是指新增效益工资进成本后的利润额)。
  实现利润净增加额=实现利润基数×实现利润毛增加额÷(实现利润基数+工资总额基数×挂钩浮动比例)
  企业工资总额基数和当年新增工资额度按有关财务规定全部在成本中列支。
  五、亏损企业的工资确定
  亏损企业试行扭亏目标责任制。当年完成扭亏目标的,可按劳动、财政部门核定的上年工资总额确定工资;对没有完成扭亏目标的企业,要按规定的浮动比例相应下浮工资总额;对少数当年减亏幅度较大的企业,可考虑适当增加工资总额。
  六、制约条件
  (一)企业实际提取的工资总额不得突破按国家核定的工效挂钩方案和企业经济效益计算应提取的工资总额。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应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之内。
  (二)企业要贯彻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灵活有效的内部分配形式,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企业应根据实现利润完成情况,按月(季)预提职工工资,年终按审定的应提工资总额清算。企业预提的工资总额,如超过核定的报告期工资总额,不得计入成本,也不得列入下年度基期工资总额,同时从下年度工资总额中等额扣除。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