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广大农村与教育战线的实际情况,当前在科教兴农中要强调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在总体部署上,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首先要从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出发,任务来源于实际需要,服务于总体目标。具体工作安排上,在主要依据生产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与进行研究开发的同时,教育系统还应十分注重最新科技成就可能开拓的新领域,及时地抓住机遇,部署科研和培养相应的人才。
(二)远近兼顾,点面结合。学校的工作首先要着眼于满足近期急需,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培训各类实用人才,着力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同时,还应面向未来,为21世纪的发展作好人才和技术储备。要积极组织力量,全方位投入农村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同时,以实力雄厚的农业院校为骨干力量,其他有关单位配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抓好一批关系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抓好一批成果推广应用试验点。
(三)农科教紧密结合,各类教育协同发展。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农科教结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在全局上,建立起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协作,农业、科技、教育有机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良性发展体系与运行机制。教育系统内部,要形成各类学校任务各有侧重,各类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相互衔接、协调发展,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科教工作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人员分流、各展所长。教育系统开展科研,一头要与人才培养结合,另一头要与生产应用结合,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道路。针对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科技特点,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的成功之路。这是一种三者一体化紧密结合的可取模式。进入该体系的人员,一般可以是不同单位优势互补的有机结合,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适当分流、任务各有侧重的组合群体。
(五)多学科结合,多种技术集成。这即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需要多学科力量协同攻关,多种技术成龙配套。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各类高水平专家比较集中的优势,在科教兴农中,应当加强内部的组织和外部的联合,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辐射功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技术集成。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