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
 管理实施办法》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 
 (1992年10月29日 国税发〔1992〕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税务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管理,现将有关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查审计对象的选择问题
  税务机关在接到报送的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年度申报表后两个月内,在对企业进销商品价格、销售或劳务收入、成本费用、盈亏等方面与本企业历史情况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确定重点调查审计的企业。其选择原则是:
  (1)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二年以上的);
  (2)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
  (3)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是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经营效益的企业);
  (4)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
  (5)集团公司内部进行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
  每年实际调查审计的面一般不应少于被选择确定为重点调查审计的企业户数的30%。
  二、调查审计问题
  调查对象确定后,要对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不同项目进行详细调查、审计工作。
  (一)案头审计
  案头审计就是将企业申报资料、调查取证资料,按照税务审计的规则,进行分析审核,找出疑问点,并提出处理意见。
  1.企业举证。调查对象确定后,应立即向企业发出“关于提供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有关资料的通知”(格式见附表一),要求企业在接到通知的60日内,提供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其具体内容包括:
  (1)与关联企业以及第三者交易的情况资料,包括商品买卖、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交易、提供劳务或服务、资金的拆借、其他交易等;
  (2)价格因素构成的资料,包括交易的数量、地点、条件、形式、商标、付款方式等;
  (3)确定交易价格和收费标准依据的其他有关资料。
  2.审计分析的重点。主要包括:
  (1)利润(亏损)额,投资或销售利润(亏损)率;
  (2)销售收入的完整性;
  (3)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4)借贷资金的利率水平;
  (5)无形资产的转让,使用价格的合理性等。
  3.通过重点项目的分析,提出处理意见,需进一步调查审计的,要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
  (二)现场审计
  现场审计是对票款审计难以查明的问题,派员直接深入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审核账册、凭证、购销合同等有关资料,进行现场查验取证。
  1.现场审计工作计划由业务主管人员拟定,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工作计划应包括审计的时间、参加人员、查证的项目和内容,以及拟采用的具体审计方法。
  2.参加现场审计的人员,必须二人或二人以上。
  3.提前7天将审计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通知企业。
  4.查验取证过程必须要有调查记录(格式见附表二),并经被调查方人员签认。被调查方拒绝签认的,应由参与现场审计的二人或二人以上税务人员签认。
  (三)国内异地调查
  调查审计的内容涉及本省其他地区以及跨省、市的,应商请有关税务局协助调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