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应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进行必要的组织指导工作。教师参加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参与组织教学计划内的实习享受同等待遇,纳入教师晋升职务的考核内容。
四、多渠道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经费
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应根据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国家、地方、学校、接受单位和学生个人等多渠道解决。
各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列入预算,保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需的开支。回家度假学生参加当地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食宿一般自理;地方组织活动所需经费要列入预算。要鼓励学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根据“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为地方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文化服务,开展非学历人才培训活动等,地方和企事业单位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同时,企业也要从全局出发,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并妥善安排社会实践活动。除少量具有独特教育作用的活动外,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应就近就便安排。
五、精心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要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要结合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个人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教育及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要发挥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要让学生多参观考察一些在坚持改革开放方面取得成效的地方和单位,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信念。要重视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农村,从而真正认识我国国情。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把社会实践活动同学生的专业实习,同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为社会作力所能及的贡献,使学生在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既受到具体深刻的思想教育,又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应当适合学生特点。几年来的经验证明,社会考察、科技文化服务、救灾防疫、劳动锻炼、挂职锻炼等形式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应当根据情况加以提倡,并不断探索新的形式。
要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每学年放暑假前各高校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的教育,并提出要求,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以自觉自愿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正确分清社会现象中的主流和支流。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要认真选择好实践地点,周密制定方案,认真实施,防止形式主义。对于回家度假的学生,学校应主动与地方或有关的大中型企业取得联系,通报学校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回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名单。每年秋季开学初,学校应安排一定的时间,专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表彰工作。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将定期对有影响的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特别是对关心和做好接受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地方党政部门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