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认真贯彻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方针,加强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治理。必须改变我国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经营方式,向节能降耗的质量效益型和集约化经营转变,确保实现到2000年年均节能率3.7%的规划目标。努力使我国主要高能耗产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主要支柱产业的能耗指标尽快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推进节能高效机电产品生产,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高能耗低效率产品的淘汰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节木、代木和木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下大力量预防和治理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十四、抓好结构调整,狠抓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坚持面向国内外市场,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生产。其次在调整产品结构上下功夫,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狠抓产品升级换代,特别是要抓好优质名牌产品的生产。三是加强营销工作,搞好售后服务,提高产销率,特别要注意开拓农村市场,增加产品出口。四是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五是财税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等经济杠杆的运用要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六是建立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抓重点亏损大户和亏损行业。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破产试点,实行优胜劣汰,今年在这方面要有突破。七是从1994年起,为克服单纯追求产值增长速度的现象,用工业增加值指标取代工业总产值指标,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增畅、限平、停滞”的原则组织生产,切实把经济工作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钢铁行业要重点抓好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品种,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用材和军工、发电设备和汽车、电子产品、农业、水利生产建设等用材。严格控制长线钢材产品进口。有色金属工业要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迅速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化学工业要坚持把农用化工产品的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控制氮肥进口,增产短线和适销对路产品,加快新产品开发,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建材工业要发展新型、高增值、功能性的高档次产品,逐步淘汰能耗高、资源浪费的落后工艺。化学制药工业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加快新药品开发。电子工业要加强基础元器件和名、优、新、特产品的开发,加快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机械工业要加强发电设备、汽车等重点产品生产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竞争能力,适应“复关”形势,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市场需要。对关系人民生活的轻工必需品、出口创汇产品和小商品,要在资金、物资、其他外部条件和政策上予以扶持。纺织行业要进一步压缩总量,增加花色品种、提高档次、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要在三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棉纺锭,在大中城市保留一批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骨干企业,把初级产品加工向产棉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