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要逐步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依据集团章程实行管理。母公司对其子公司依照产权关系进行约束;集团公司对其它成员企业通过集团章程和协议进行约束,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集团内部,要通过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优势。
五、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结合,促进集约经营
(17)以技术创新寻求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有效结合是实现企业集约经营的根本途径。企业应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科学管理与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上,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企业要通过研制和必要的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拓宽服务新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竞争态势,确定研究开发项目和实施计划,以产品为龙头,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为基点,进行产品、技术、装备、工艺、材料等系列开发。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产品、主要技术装备到本世纪末要力争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有一些要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18)加强技术进步的管理。
要根据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和本企业的优势,以投入/产出效益为原则,通过科学论证,选好技改项目,加强技改工程的管理,确保技改项目收到预期效果。必要的技术引进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径,但不是长远之计,根本的还是要培植自主的技术开发能力。为此,引进必须要与消化、吸收、创新结合,在通过引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投资风险是企业经营中最大的风险,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盲目扩大规模。要加强技术改造的市场研究,提高成功率,提高技术改造的技术含量;要落实项目责任制,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严格控制投资预算,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在引进技术装备的同时要引进管理技术,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同时要进行管理设计,同步推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19)壮大技术进步力量,改善技术进步环境。
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自身技术开发力量的基础之上,没有自己的专有技术和独立的品牌就难于立足于世界企业之林。为此要珍惜人才,改善管理,聚集资金。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健全科技开发体系,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要加快培养科技人才,壮大科技开发队伍,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广大科技人员投身于企业的发展,为此要改善科技开发条件,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对有突出贡献者实行重奖。要主动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行“产、学、研”结合,联合研究和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九五”期间,企业要加大技术进步投入,逐步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费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六、抓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贯彻国际系列标准
(20)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要彻底抛弃一味追求数量的观念而转为质量第一,走质量效益型和集约经营的发展道路。产品质量(包括品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企业一定要把质量管理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来抓,认真贯彻《质量振兴纲要》,迅速扭转质量管理不严、产品质量不高、不良品损失严重的状况。企业要以用户满意为最终目的制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全过程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度,实行质量否决,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技能,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争创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企业经营者对产品(商品)质量要承担首要责任。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不生产和销售没有标准或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产品。
(21)积极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