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 企业的供销部门负责物资采购、保管、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进厂材料要保质保量及时供应,务使采购价格合理,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并严格计量验收,组织定期盘点,加强仓库核算,坚持供管结合,做到帐实相符。对消耗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实行定额领发料制度,搞好以旧换新,修旧利废和综合利用。对产品销售,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按照经济合同和计划分配指标及时办理销售手续,控制销售费用的开支,保证完成销售计划。
第十二条 企业的劳资部门负责劳动定额、定员和劳动力的调配以及工资基金的管理。尽量压缩非生产人员,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和使用临时工,不断研究改善劳动组织,节约工资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执行批准的工资计划并按规定正确掌握奖金的发放。
第十三条 企业的总务和修建部门,必须对办公用品、文具纸张等严格管理,尽量压缩行政管理费的开支。房屋建筑物的中小修理,应事前编造预算,按批准计划施工。
第十四条 企业的财会计划部门,会同计划部门编制成本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内部计划价格和做好成本预测与控制工作。在日常成本管理中,负责监督成本开支,正确及时地计算实际成本,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与措施。并负责指导车间、班组及仓库的经济核算工作。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和不符合成本范围的开支,财务会计部门应履行职责,予以拒付和不予报销。
第十五条 企业的生产车间(包括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汽车队等),应由车间主任(或车队长)直接领导车间的成本管理工作。按照厂部下达的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机台或个人,组织车间的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监督考核各项定额指标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负责推动班组(机台)经济核算工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十六条 企业的生产班组在成本管理上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下达的生产指标,严格执行各项消耗定额。
(二)坚持班组经济核算,按时核算和公布有关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三)分析和检查各项消耗定额指标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组织班组全体成员参加成本管理,把指标分解到个人,实行定期考核评比。
第三章 基础工作
第十七条 为保证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各企业都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检验、物资收发、内部计划价格等制度,以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十八条 企业对生产、消耗、工时和费用开支等,均应根据有关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均先进定额,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生产定额:砖机、瓦机台班产量,轮窑部火或双火日产量,隧道窑条/火产量(双洞为两条/火)。
(二)消耗定额:砖坯瓦坯的原料、内燃掺比的燃料、外投实物用煤、电耗。
(三)人员工时定额:车间和工种岗位定员,按工艺操作的工时定额,万块砖和万张瓦的有效工时定额。
(四)费用定额:车间经费中的变动部分,企业管理费中应控制部分。
产量、消耗、人员、工时定额以数量表示,费用以金额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