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机电部关于机械工业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机械工业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机电部机电计(1992)596号
 1992年4月25日)


                 前 言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农业、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发展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装备的性能、质量、效率和更新速度。机械工业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和桥梁,先进的机械装备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加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节约。今后十年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中,机械工业将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工业80年代的成就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80年代,我国机械工业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在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扩大出口以及增强自身经济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80年代,机械产品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取得新的进步。全国性新产品开发每年达1000多种,多数可达国际80年代初水平。新增了一批高技术产品和名优特产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特别是农业、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提供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关键产品。
  80年代,部系统机械产品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出口额由1985年的5.2亿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21.2亿美元,平均年增长30%以上。初步形成一批支柱出口产品和重点出口企业,1990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0家。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到1990年底,部系统机械工业共兴办三资企业482家,外商协议投资金额8.96亿美元。
  80年代,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的步伐有所加快。开放十年来引进的1200项技术,经消化吸收能提供产品的达50%以上,并有一部分已经达到适度经济规模。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部分骨干企业的装备条件得到改善,一批研究院所充实了科研测试条件。不少企业通过开展“工艺突破口”工作,强化现场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先后有812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其中有29个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80年代,机械工业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的本领有所增强,特别是1989年治理整顿以来,机械工业在市场疲软、资金紧张等困难条件下,由于及时采取调整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措施,生产仍取得一定增长。1990年总产值达1562.3亿元(90年不变价),平均年递增10.8%。
  机械工业80年代取得的成就为今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十分突出,以致产品质量差,品种少,水平低,满足不了国内外两个市场需要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一般产品能力过长,高精设备严重短缺,基础行业发展滞后,先进技术掌握缓慢;一方面不少企业任务不足,一方面又无力生产国内外市场急需的高精产品。企业管理水平低,装备条件差,应变能力小,发展后劲弱,企业竞争观念不强,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整体素质上很不适应发展需要。加上宏观管理体制不顺,调控乏力,整个行业的“散”、“乱”状况有增无减。这些不同层次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在认识机械工业现状时,容易出现长线“吃不饱”掩盖短线“吃不了”,技术落后掩盖管理落后,客观困难掩盖自身素质问题的倾向。上述问题和矛盾的及时解决,是直接关系机械工业今后十年顺利发展的关键。
  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时期。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机械工业要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服好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各行各业对高质量、高水平机电产品的需求将比以往更为迫切。机械工业如不加速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特别是重大装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将更难适应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机械工业“吃不了”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从总量上看,机械工业一般产品的能力确实过长,规模过大,企业过多,而“八五”期间,国家还将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期望以过去那种靠单纯扩大建设规模来解决机电产品的长线问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机械工业长线产品“吃不饱”的矛盾一时难以缓解。
  ——为了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机械工业只有大力提高素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因而必须有较大的投入。但“八五”期间国家对机械工业的投资不可能有很大增长,实际需要和资金可能的矛盾十分尖锐。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各部门利用外资比重逐步扩大,国外设备特别是重大成套装备挤占国内市场的状况将日益严重,加上国内一般机电产品任务不足,因而机械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由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配套还要有个过程,机械工业要真正做到宏观上管住管好,微观上放开搞活,并使两者能很好结合起来,还缺乏必要的客观环境。而机电工业在实行多部门、多层次管理体制下,长期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又正是产生“散乱”的重要原因。如何在目前条件下,缓解这些矛盾,也是机械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代工业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开发和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而我国机械产品半数以上仍处于六七十年代水平,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严重老化。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合理配置生产力,机械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势必更加严重地拖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