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邮电部关于本地电话网发展和建设的若干规定

  各本地网应本着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一个规划期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来划分局所、交换机和管线投资。
  由于机线工程的经济满足年限不同,机、线工程项目无需一一对应。机、线工程的立项必须保证本地网电话发展规划进度的实现,并且要随着规划的滚动进行调整。还要充分考虑到管、线工程周期长的特点,安排管、线先行,以保证机、线协调发展。
  管道工程的满足年限一般要在20年以上。应积极争取城市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不失时机地把通信管道建设纳入市政建设统一规划中去与市政工程同步进行。
  主干电缆的工程满足年限宜为5年左右,配线电缆的工程满足年限可为10年或更长些。
  5.2 按交换区组织用户线路网
  由局所规划所划定的交换局,有的包含几个局号甚至几个相距不远的交换机房成为邻接局。但交换局内的用户线路网应是一个统一整体。
  交换区确定后,要根据区内用户分布,规划本区用户线的主干管、线走向。一般以相交于局所附近的主干街道为主轴线,每主轴线的管道供给一个由局所向外辐射的扇形地区。沿主轴线可每隔一处街道设置一分支管道。再结合中继线的走向以形成本交换区完整的主干管道网。每期工程的主干电缆应尽量集中,采用大对数的电缆以减少占用管孔。
  具有邻接局的交换局,配线电缆网是统一的。从两邻接局出发的主干电缆可以同时引入某一交接箱。也可使其供线区域有一定侧重,两邻接局间设置用户联络电缆。
  5.3 推行固定交接区的交接配线
  由于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的过程已在我国迅猛展开,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行以固定交接区为基本特征的每户可一对线或多对线并分线到位的交接配线建设。
  实行固定交接区是把按电缆的结构容量划区改变为按固定区域供线的交接配线原则。这个区域一般应依主干道路和建筑布局进行划分,一经划定就要长期保持不变,以保持配线网的相对稳定。固定交接区是配线网的基本单位,也是营运管理的基本单位。
  交接区范围一般以终期400—800对局线容量,使用1200—2400对交接箱较为恰当。当日后发展到交接箱难以收容本区用户时,原则上也不要打乱,重新划分交接区。可使原交接区一分为二,或者将区内新出现的大型集中用户作为单独的交接区。
  主干电缆宜以5年左右的工程满足年限分期建设,宜采用叠加扩容方式,即允许一个交接箱从不同主干电缆供线,以减少工程改接。管道配线电缆原则上可采用填充电缆,以解决气源问题。
  分线到位旨在尽力缩短引入皮线,应依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要求。对新建多层及高层住宅,一般应以配线管道结合楼内暗配线作到分线到户。各地应认真贯彻执行邮电部与建设部的联合发文——邮部联〔1992〕448号“关于在城市进一步搞好通信设施及管线配套建设的联合通知”的规定。原有多层以下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用配线管道电缆结合墙壁电缆或架空电缆结合墙壁电缆作到分线到单元门。对原有高层楼房,凡不具备暗管线系统的,宜在楼梯间作沿墙上升电缆。根据用户数量不同,每一至三屋在楼梯缓台配一分线盒是较适宜的。
  在农村用户分散地区,不能照搬市区的分线到位措施,可采用明线,有线或无线用户集中器和用户复用设备延伸。
  5.4 几项传输措施
  (1)用户线使用0.4毫米线径电缆
  为降低铜耗并提高管孔含线率,同时减少网路线径变化引起的反射,以提高非话业务和长途通话的传输质量。今后,用户线原则上采用0.4毫米线径电缆。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0.6毫米线径电缆(用于PCM传输)和0.32线径电缆(出局管道拥塞处)。对少数高损耗的远距离分散用户,可采用提高馈电电压或带增益的长距离延伸器、高效话机等措施来满足传输需要。对于较集中的远距离用户,宜采用数字复用传输系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