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额的制定,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一般应先建立健全主要材料、配件和电力消耗定额,劳动定额,逐步建立健全辅助材料、燃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定额,逐步由综合定额向分项定额发展,扩大定额管理的范围。
(三)定额的制定和修改应结合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进行;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专业测定;要发动群众,认真进行讨论。定额既要先进,又要切实可行,有利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促进生产发展。
(四)定额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按定额编制计划,按定额用工、用料、用款,按定额分析考核成本完成情况。
第八条 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一)原始记录是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本资料,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依据。企业应根据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健全经济核算的要求,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二)对于产品的数量、质量各项作业的工程量和工作量,材料的领发、退库及耗用,职工的出勤和工时的消耗,产品、半成品的转移和设备的运输等,都应有正确的记录。
(三)原始记录必须有专业部门专人负责,根据工作和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记录表格,做到记录完整、准确、及时,并要有严格的签署审核、传递和汇集程序,按月、按年、按规定的办法装订成册。
第九条 应加强计量和验收工作。
计量和验收工作是核定原材料、产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实物数量和质量的工作,包括:
(1)建立计量验收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落实责任制。
(2)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库存物资要定期盘点。
(3)凡需用仪表计量(如水、电)的,要装备齐全,经常进行检查、校正和维修,以保证计量准确。
第十条 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材料管理方面,要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交旧(废)领新制度、牌板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等;在劳动管理方面,要建立考勤制度、轮休制度、加班审批制度、以及控购商品购买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
第十一条 根据加强经济核算的要求,企业应当充实和培训成本工作人员通过定期培训和日常岗位练兵,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财务核算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各矿务局(矿)应根据具体条件,配备微型电子计算机,尽快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进一步推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四章 成本开支范围
第十三条 根据
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结合化学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成本开支范围规定如下:
(一)为进行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二)为进行生产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及动力
(三)按照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按产量计提的更新改造资金(维简费)、大修理基金、租赁费,固定资产的中小修理费。
(1)例如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应依据《
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的规定。除矿井建筑(包括露天)以外的 固定资产,根据核定的固定资产分
类折旧率,采取单项折旧法按月提取。
(2)化学矿山企业的矿井建筑(包括露天),即矿井井筒,巷道工程及有关地面(包括井塔、大轮)、地下设施(包括井底车场硐室)等,按计算成本的原矿产量和规定的标准提取更新改造基金(维简费)。
(3)列入成本的租赁费是指临时自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的租赁费和租入不便单独计算利润的单台生产设备,以及为管理服务的设备所支付的租金。
(4)列入成本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应包括大修理基金和中小修理费用。化学矿山企业的大修理基金,按化学矿山全部应计提修理的固定资产原值和核定的大修理基金提存率,按月从成本中提取。企业的大修理费用在提存的大修理基金中开支,中、小修理按实际发生数直接列入成本。
(四)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不购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及购置样品、样机和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1)工业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或实验基地所需人员工资和各项研究试验材料及管理费用列入成本,但按照规定已经纳入利润留成开支的科研机构经费,应由科技发展基金中开支,不能列入成本。
(2)为制造新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工资、应负担的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等有关费用,应列入试制新产品成本。
(3)企业试制的新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调整设备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试验费,样品、样机和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试验装置、试制用关键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以及经批准购置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单个系统在55万元以下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可列入成本。试制失败发生的损失,由同级财政机关批准,在营业外列支;微机联网附属设备的购置费和微机安装费在维简费中开支,不得列入成本。
(五)按国家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特定的原材料节约奖、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奖。
(六)按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工会经费和按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