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2的说明:
1.各级修正的作用速度差值,随机车速度提高应呈线性变化,并符合规定斜率。
2.表中加“*”数字,第二批机车不适用(无此功能)。
3.较高级别修正时,较低级别应同时作用。
第62条 其它电器检修要求:
一、带状电阻不许有短路和断路,绝缘隔板不许有裂纹和严重破损;绕线电阻不许有断路,短路和松散,外包珐琅应完整;可调电阻接触可靠,阻值整定后应做好定位标记,断面缺损不许超过原形截面的10%,阻值不许超过原额定值的5%。
二、互感器接线端子不许松动,内部绕组不许有短路,断路和虚接现象,绕组及铁心不许松动。
三、电容器不许有短路、断路和漏液现象。
四、分流器不许有断片,裂纹,过热和开焊。
五、熔断器的规格应符合电路图中规定的要求,并作用良好。
六、各种按钮,转换开关磨耗深度和烧损厚度应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5;刀开关动刀片与刀夹的夹紧力适当,接触面积应不小于80%,刀片的缺损沿厚度方向应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3,沿宽度方向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10。
七、各种灯具应齐全无损坏,光照良好,显示正确。头灯聚焦良好,触发可靠。外露灯具须密封良好。电炉、取暖设备、风扇等作用良好。
第63条 电线路、电机、电器内部连线检修要求:
一、导线的芯线或编织线的断股比例不大于10%。铜排不许有裂纹,有效导电面积缺损比例不大于15%。在两接线柱间的连线不得拉紧,线的长度应比两接线柱间的直线距离长10~30%,在线束导线的中部必须加接头修复时,有两个接头以上者其相互间必须错开,两接头间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接头长度的2倍,且辅助电路的中部接头两端应与线束或走线架绑扎固定。
二、在保证绝缘介电强度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局部的绝缘损坏允许包扎处理。牵引电动机引出线包扎处所与座孔距离应不少于50mm。导线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应予更换:
1.外表橡胶显著膨胀,挤出胶瘤,失去弹性者。
2.橡胶呈糊状或半糊状,弯曲时有挤胶现象者。
3.目视有表面裂纹,正反折合4次后露出铜芯;绝缘层易剥落,受压即成粉状者。
4.将导线绕成内径为电线外径5倍的螺旋状,在常温下浸水24小时后,按第57条进行绝缘介电强度试验不合格者。
5.导线绝缘作拉伸试验,其断裂伸长率低于新品断裂伸长率的2/5者。
三、接线端子应光滑平整、搪锡完好,均匀无裂纹。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处不许有松动、氧化、过热、烧损,接触电阻值不超过统计平均值的3~8倍。主电路线路、电机、电器的大线的中部加接头修复时,导线与端子须搪锡,压接处煮锡,并测量接触电阻,其值不超过统计平均值的2倍,但主电路内并联导线的接线端子重新压接或中部加接头修复时,其导线阻值不超过并联导线中最小阻值的1.1倍。
四、线管(或线道)、线槽应清洁干燥,不许有挤压导线的变形,导线在其内应摆放整齐,安装牢固;管卡齐全,管口导线的防护完好;线束及导线应布置规则,排列整齐,绑扎牢固,连接正确可靠。导线间、导线与机座等部件间,不许有磨擦、挤压,防护和固定装置的器件齐全完好;瓷瓶和绝缘件应清洁无裂纹。
五、接线排的绝缘隔板,破损不许超过原面积的30%;导线线号应齐全、清晰、排列整齐,便于查看。在接线排上的连接位置应与电路图中标注的位置一致;连接件应齐全,连接牢固,不许有氧化、过热、烧损现象。
六、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表3—13的规定。
表3—13
-------------------------
| |绝缘电阻| | |
| 项 目 |(MΩ)| 使用仪表 | 注 |
|-----|----|------|-----|
| | |1000V兆| |
|主电路对地|0.5 |欧表 | |
|-----|----|------|-----|
| | |4年修时 |4年修以下|
|辅助电路 | |500V兆欧|修下修程 |
|对 地 |0.5 |表 |允许用数 |
| | | |字表 |
|-----|----|------|-----|
|主电路与 | |允许用数 | |
|辅助电路 |0.5 |字电表 | |
-------------------------
在绝对湿度超过16g/立方米或有缓霜的条件下,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1.季修及其以上修程的机车主电路对地、主电路对辅助电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0.3MΩ。辅助电路对地的绝缘电阻不低于0.1MΩ。
2.不同气温下绝对湿度为16g/立方米时的相对湿度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
---------------------------------------
气温℃|20|22|24|26|28|30|32|34|36|38|40|42
---|--|--|--|--|--|--|--|--|--|--|--|--
相对湿|92|82|72|64|57|51|46|43|36|32|29|26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蓄电池
第64条 蓄电池检修要求:
一、蓄电池应清洁,壳体不许有裂纹,封口填料完整,无泄漏,出气孔畅通,各单节不许有短路或断路。
二、各连接板平整,表面镀层良好,极柱及螺栓清洁无锈蚀,引出线有效导电面积减少不大于10%。
三、蓄电池箱及车体安装柜内壁和托盘应清洁、干燥、无严重腐蚀。机车2年修及其以上修程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四、蓄电池容量:机车2年修及其以上修程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其余修程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70%。
五、蓄电池充电后的电解液密度(换算到15℃):机车2年修及其以上修程时应为1.26±0.005其余修程应为1.23~1.27之间。运用机车不低于1.20,各单节间密度之差不大于0.05,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冬季电解液密度可较上述值稍高,但不得高于1.30。
六、电解液液面高度NG—420型为10~20mm。
七、蓄电池对地绝缘电阻Rx须用内阻为30000Ω,量程为150V的电压表测量,并按下式计算:
蓄电池组端电压
Rχ=(--------------1)×30000Ω
正端对地电压+负端对地电压
式中电压单位为V。
机车2年修及其以上修程Rx应不低于17000Ω,其余修程应不低于8000Ω,但在绝对湿度大于表3—14的规定值时,其对地绝缘电阻要求,在无碍电子屏可靠工作的前提下,由各铁路局自行规定。
八、运用机车蓄电池单节电压应不低于2V,蓄电池组对地漏电电流应不大于20mA。
仪表
第65条 仪表检修要求:
一、各种仪表检修及定期校验应严格执行国家计量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
二、定期校验应结合机车定期修理进行,其校验期限为:
1.双针风压表,轴头里程表和保护用仪表开关为6万km,结合机车季修进行。
2.其它仪表一般不超过24万km,结合机车年修进行。
三、仪表外壳及玻璃罩应完整,严密、清洁,刻度及字迹清晰。
四、指针在全量程范围内移动时,应无磨擦和阻滞现象,指示误差不许超过精度等级允许的范围。
五、负载电流表和机车速度表装车后应与调整电阻一起校验,调整电阻应做定位标记。
六、检修、校验后的仪表应在表上注明校验单位和日期,并打好封印。
七、仪表在机车上安装必须牢固,正确,管路畅通无泄漏,照明良好。
车体及走行部
第66条 车体及车架检修要求:
一、车体不许有裂损,表面平整,各螺栓栽丝、铆钉及防雨胶皮状态良好。
二、车体及车体构架裂纹或焊缝开裂时,须铲除后焊修或加补强板焊修。
三、走板、地板、梯子、扶手、门锁操纵台及靠背椅等应安装正确,状态及作用良好。
四、排障器、扫石器须安装牢固,不许有裂纹及破损。排障器底面距轨面的距离为80~130mm,扫石器底部距轨面的距离为20~30mm。
第67条 牵引装置检修要求:
一、车钩中心线距轨面的高度:2年修及其以上修程的机车为850±20mm;其余修程的机车为820~885mm;运用机车为815~890mm。
二、车钩“三态”(闭锁状态、开锁状态、全开状态)须作用良好。在闭锁状态下,外拉钩舌,测量勾舌与钩腕内侧面的距离不大于130mm。
三、钩锁销组件应动作灵活、无卡滞。
四、钩尾端部的磨耗允许堆焊修复,其余部位禁止焊修。
五、4年修机车车钩各零件须探伤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使用:
1.钩舌销或钩尾销裂纹。
2.钩尾销孔后部裂纹。
3.钩尾框孔前部裂纹。
4.钩耳护销凸面裂纹扩展到钩耳孔。
5.钩舌裂纹扩展到钩舌销孔。
6.钩腕上超过腕高尺寸20%的裂纹。
六、车钩的自由伸缩量不大于12.7mm,左右摆动量不大于203mm。
七、钩体下锁铁孔周边的裂纹允许观察使用。
八、钩舌内侧圆弧面上距上、下端面40mm范围内的横向(平行于钩舌销孔中心线)裂纹长度小于10mm,深度小于2mm;内侧面其它区域的横向裂纹长度小于30mm,深度小于3mm;钩舌肩部裂纹长度小于20mm,深度小于4mm时,允许消除使用。其它部位裂纹可酌情放宽,消除后作记录使用。
九、消除钩舌裂纹须在冷态下进行,局部温度不超过250℃,并保证圆滑过渡。
十、缓冲器前后端板不许有裂纹。胶垫总高度不小于178mm。
十一、牵引箱应无裂纹,摩擦板的焊接状态良好,前后止挡间的距离应为349~353mm。
第68条 转向架构架、浮动枕架及中心支承检修要求:
一、构架不许有裂纹。
二、机车2年修及其以上修程,须测量轴箱磨耗板与导框衬套间的纵、横向间隙,更换磨耗到限和裂损的衬套。衬套安装螺栓的紧固力矩为240N·m。其余修程时,每个衬套允许有一条不超过衬套长度1/3的裂纹。
三、浮动枕梁及中心支承体不允许有裂纹。中心支承尼龙摩擦板、摩擦环不许有裂损和严重碾伤。
四、橡胶堆旁承的胶垫与钢板脱胶面积不许超过粘结面积的1/4。自由高度:新件应为247~254mm;旧件应不小于240mm。在158kN压力下的工作高度:新件应为232~238mm;旧件应不小于225mm。同一转向架上各旁承的工作高度差不大于3mm。安装时须将工作高度大的装在转向架的前端。
五、浮动枕梁与构架的纵向总间隙不大于9mm,横向间隙每侧为38±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