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铁道部关于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失效]

  第3.5.8条 处于水库、江河中的桥梁,其墩台不足以承受冰压力时,应在冬季结冰期进行破冰工作。

第六节 桥涵顶进

  第3.6.1条 钢筋混凝土顶进框架结构,其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250号,有水时,为抗渗要求,应采用不低于B6的混凝土。
  第3.6.2条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增大线路的刚度和稳定性,架空线路施顶应采用可靠的设备和措施。
  第3.6.3条 框架桥涵外形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定:
  宽度±50mm;轴向长度±50mm:顶、底板厚度+20 +20mm;中、边墙厚度 mm;梗肋±3%。-5 -5
  第3.6.4条 顶进桥涵的顶进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框架桥涵顶进容许误差
  中线10cm(两端顶进)、20cm(一端顶进);
  高程为顶程的1%,但偏高不得超过15cm,偏低不得超过20cm。
  二、管涵顶进容许误差
  中线50mm;高程:偏高20mm,偏低50mm;
  管节错口10mm,对顶法接头的管节错口30mm。
  第3.6.5条 分节顶进的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管节间应作好防渗防漏设施。涵管管节接口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内套环接口、钢板内涨圈接口、企口及其他形式的接口。
  地质不良地段顶进管涵时,应加强基础。
  第3.6.6条 为解决车辆和行人通行而修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桥,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桥下不得积水。
  第3.6.7条 顶桥顶面及侧墙应作防水层,顶部防水层还应设有不低于150号的混凝土保护层。

第七节 隧道


  
  (Ⅰ)衬砌及洞门
  第3.7.1条 隧道内应有衬砌。衬砌宜采用整体式(模注混凝土及砌体衬砌)或复合式,对既有隧道无衬砌地段,应有计划地补作衬砌或加固。
  第3.7.2条 隧道、明洞、棚架应保持完好状态。如发现有风化、腐蚀剥落、裂纹、变形等缺陷时,必须查明原因,及时进行修理或加固。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包括锚网喷、网喷、素喷、喷钢纤维混凝土)加固隧道衬砌,其技术条件和设计参数可参照附录十一。
  第3.7.3条 隧道内必须保持清洁,应定期清除衬砌表面及整体道床上的煤烟及尘土。为防止煤烟对衬砌的侵蚀,长大、潮湿的混凝土衬砌隧道,应在拱顶宽2m范围内设置防蚀层。
  第3.7.4条 隧道洞口应设置洞门。洞门端墙宜高出仰坡脚不少于0.5m;仰坡坡脚至洞门端墙顶帽背的水平距离一般不小于1.5m。
  第3.7.5条 洞口仰坡周围须设置排水、截水设施。
  第3.7.6条 洞口仰坡及边坡土石有剥落可能时,坡面应予防护。
  (Ⅱ)建筑材料
  第3.7.7条 隧道洞门及衬砌建筑材料可按表3.7.7(1)和表3.7.7(2)选用,其标号不应低于表列的规定。

               洞门建筑材料

                    表3.7.7(1)
<font size=+1>
-------------------------------
|\材料    |混凝土 |    |           |
| \种类   |或钢筋 |片 石 |    砌  体   |
|工程\    |混凝土 |混凝土 |           |
| 部位\   |    |    |           |
|-------|----|----|-----------|
|       |    |    | 100号水泥浆砌石、|
| 端  墙  |150号|150号|块石镶面或混凝土预制 |
|       |    |    |块镶面        |
|-------|----|----|-----------|
| 顶  帽  |150号|    | 100号水泥砂浆砌粗|
|       |    |    |料石         |
|-------|----|----|-----------|
| 翼墙和洞口 |    |    | 75号水泥砂浆砌片 |
| 挡 土 墙 |150号|150号|石(严寒地区用100号|
|       |    |    |水泥砂浆砌片石)   |
|-------|----|----|-----------|
|侧沟、截水沟、|    |    | 75号水泥砂浆砌片 |
|护坡等    |    |    |石(严寒地区用100号|
|       |    |    |水泥砂浆砌片石)   |
-------------------------------
</font>

  注:1.砌体包括石砌体和混凝土块砌体;
  2.严寒地区洞门用混凝土整体灌注时,其标号不应低于200号。

               衬砌建筑材料

                      表3.7.7(2)
<font size=+1>
---------------------------------
|\材料  |    |    |    |    |     |
| \ 种类|混凝土 | 片石 | 钢筋 | 喷混 | 砌 体 |
|工程\  |    |混凝土 |混凝土 | 凝土 |     |
| 部位\ |    |    |    |    |     |
|-----|----|----|----|----|-----|
| 拱 圈 |150号|    |200号|200号|     |
|-----|----|----|----|----|-----|
|     |    |    |    |    |100号水|
| 边 墙 |150号|150号|200号|200号|泥砂浆  |
|     |    |    |    |    |砌片石  |
|-----|----|----|----|----|-----|
| 仰 供 |150号|150号|200号|    |     |
|-----|----|----|----|----|-----|
|棚洞盖板 |    |    |200号|    |     |
|-----|----|----|----|----|-----|
| 铺 底 |100号|    |    |    |     |
|-----|----|----|----|----|-----|
|仰供填充 |100号|100号|    |    |     |
|-----|----|----|----|----|-----|
|水沟沟身及|150号|    |    |    |     |
|电缆糟身 |    |    |    |    |     |
|-----|----|----|----|----|-----|
|水沟盖板及|    |    |150号|    |     |
|电缆槽盖板|    |    |    |    |     |
---------------------------------
</font>

  第3.7.8条 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必须考虑其抗冻、抗渗和抗蚀性的需要。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寒冷地区有冻害地段和严寒地区不应低于B6,其余地区不应低于B4。
  第3.7.9条 在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受冻害影响的地段,应采用整体式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标号应适当提高。
  (Ⅲ)防水与排水
  第3.7.10条 隧道内外应有完整的防排水设施,以保证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达到:
  一、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安装设备之孔眼不渗水;
  二、隧底不冒水,道床不积水;
  三、在有冻害地段的隧道,拱部和边墙基本上不渗水,衬砌背后不积水。
  第3.7.11条 隧道全长范围内均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宜设在线路两侧,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排水沟应有足够的深度和排水断面;
  二、排水沟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在隧道中的分坡平段范围内和车站内的隧道,排水沟底部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流入排水沟的隧底横向排水坡不小于2%;
  三、排水沟按间隔一定长度设置检查井,以便于清理和检查,沟顶应有混凝土或石质盖板;
  四、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排水设备,应有防寒设施,或设有在冻层以下的深水沟;
  五、运营中的隧道因电气化改造落底时,其原有排水沟应同时下落,沟底至道床底顶面不得小于20cm,必要时边墙基础亦应下落。
  第3.7.12条 隧道内有漏水时,应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量大小,遵循“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整治,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
  第3.7.13条 防治衬砌漏水,视漏水部位及漏水量,宜选用下列措施治理:
  一、拱部(或边墙)漏水:化学浆液或快凝水泥封堵;围岩及回填层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衬砌内注入速凝化学浆液;喷涂阳离子乳化沥青和防水砂浆;有条件的可铺设外贴防水层。
  二、边墙淌水:边墙内设竖向排水暗槽或边墙背后设竖向盲沟。
  三、施工缝、伸缩缝、沉降缝漏水:嵌填弹性橡胶条、防水油膏;粘贴橡胶带、土工布等柔性防水材料。
  四、隧底冒水:矽化压浆;加大、加深或增设排水沟。
  隧道内有结冰时,应及时刨除(电化隧道起拱线以上除外)。
  第3.7.14条 隧道外部的地表水丰富时,应有良好的地表和洞顶的排水系统。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宜采用疏导、勾补、铺砌和填平等措施,不使洞外地表水渗流到隧道内。洞口仰坡应设有截水沟和排水沟。
  (Ⅳ)混凝土整体道床
  第3.7.15条 隧道内整体道床应修筑在可靠的岩石基础或仰拱上,妥善排导地下水,保持道床干燥。
  第3.7.16条 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轨下基础,应经常保持各部的完好状态。对运营中不良的整体道床,必须详细调查,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进行整修。
  第3.7.17条 整体道床基底出现严重病害,道床下沉、上凸、混凝土裂缝、错台,不能保持轨距、水平、方向、高低,应即进行加固或改筑。
  (Ⅴ)隧道通风
  第3.7.18条 蒸汽和内燃机车牵引地段,隧道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运营隧道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容许浓度应符合铁道部颁发的卫生标准:列车通过隧道15min以内,一氧化碳浓度在30mg/立方米以下,氮氧化物(换算成NO2)浓度在10mg/立方米以下。
  第3.7.19条 自然通风条件不良的隧道,经过空气化验或通风试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容许卫生标准时,应改善风道或设置机械通风。
  第3.7.20条 机械通风设备必须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和正常运行。工务段应配设专职通风司机及机电检修人员,负责通风机的使用和检修。
  第3.7.21条 洞口如设置有帘幕式通风时,帘幕结构应轻便、刚劲,启闭灵活和具有完善的安全设施,设有信号联锁装置并与行车部门建立使用制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