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伸缩调节器检查
第4.2.1条 对伸缩调节器应每日检查两次,记录好气温、轨温、伸缩量及轨距、水平变化情况。
(Ⅱ)钢结构检查
第4.2.2条 钢结构应重点检查:杆件及其联结的铆钉、螺栓、焊缝是否有裂纹、松动、断裂和开焊等病害及其发展情况;对老龄化钢梁,要特别注意严寒季节发生杆件裂纹和断裂;上承板梁支座位置不正时,应检查支座上下翼缘角钢是否有裂纹;结合梁应注意混凝土与钢梁联结部位和共同作用是否良好;对塔架墩台应注意水位升降部位是否锈蚀、裂纹;水下部分,应注意摸深;对钢梁角落隐蔽部位,特别是纵梁上翼缘桥枕压着部位应注意锈蚀的检查。
检查可使用探伤仪器、化学药剂和手工结合进行。
第4.2.3条 栓焊梁、铆焊梁、全焊梁应重点检查:
一、纵梁与横梁及主梁与横梁联结处的母材、焊缝、高强度螺栓及铆钉;
二、受拉及受反复应力杆件的节点及联结系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及铆钉;
三、对接焊缝;
四、受拉及受反复应力杆件上的焊缝及邻近焊缝热影响区的钢材;
五、杆件断面变化处焊缝;
六、联结系节点及焊缝;
七、加劲肋、横隔板及盖板处焊缝;
八、加劲肋未顶紧上下盖板时,腹板上加劲肋两端焊缝处;
九、工厂手工焊及气割部位。
第4.2.4条 高强度螺栓、焊缝、铆钉,检查方法:
一、高强度螺栓,焊缝的检查方法见附录六。
二、铆钉检查:检查铆钉用检查小锤(重0.3~0.4kg)敲打钉头,如发现震手或钉头周围流锈时,就是松动铆钉,当钉头周围油漆开裂时,也可能是松动铆钉,检查时,应特别注意铆钉容易松动的部位:
1.钢梁联结系的联结铆钉;
2.纵梁与横梁及主梁与横梁联结角钢上;
3.承受反复应力杆件(如桁梁斜杆)的节点上;
4.纵梁或上承板梁上翼缘角钢的垂直肢上;
5.钢梁和支座联结铆钉。
发现的松动铆钉应做出标记。
(Ⅲ)支座检查
第4.2.5条 辊轴(或摇轴)支座和弧形支座应重点检查:
一、定期测量其位移值和梁温,位移值不允许超过容许值。弧形支座当发现位移超过限值或固定支座不固定时,应起顶梁身检查活动支座销子有无异常、固定支座安装是否符合第3.4.7条标准。
测量辊轴(或摇轴)支座位移应安装位移指示标(尺)并检查辊轴有无变形,磨损。
二、对使用年久、铺设无缝线路、位于长大坡道及曲线上的桥梁,应认真检查上下锚栓(特别是弧形支座)有无弯曲断裂,如有剪断,还应检查墩台有无变位。
三、上下座板与梁身、支座垫石相互之间是否密贴,有无三条腿等不正常现象;支座各部分是否完好;有无翻浆冒泥等。
四、对柔性墩上的固定支座要观测有无变形、活动支座要检查其变位方向是否与温度变化相符、倾斜度是否在容许限度内。
第4.2.6条 平板橡胶支座应重点检查:
一、有无不正常的剪切外鼓变形。
二、支座与梁身、支承垫石间是否密贴。
三、支座有无限位装置。
(Ⅳ)圬工梁拱及墩台检查
第4.2.7条 对圬工梁拱应重点检查观测:
钢筋混凝土梁、顶应力及部分顶应力混凝土梁顺主筋方向的水平裂纹,缝宽超过限值的垂直裂纹及斜裂纹的变化和发展,并绘制裂纹平面展示图。
悬臂梁的锚梁和集梁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技术状态,并检查受拉部位有无裂纹。
连续梁和钢架桥应着重检查有无因墩台发生不均匀下沉所造成的裂纹以及支座的状态。
装配式梁拱及预应力混凝土串连梁等应检查各联结部位在动荷载作用下有无开裂。
拱桥的拱圈有无纵向裂纹,拱顶及1/4跨度附近有无横向贯通裂纹;边墙及拱圈在拱脚附近有无外鼓开裂等。
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应检查拱肋以及拱上结构的立柱在上下联结处有无裂纹、吊杆和系杆有无裂纹,大跨度拱桥应着重检查拱肋有无掉混凝土、钢筋锈蚀等病害。
斜拉桥应定期检查缆索索力或频率的变化、缆索防护是否完好,缆索锚具有无变化,索塔在恒载和活载情况下的纵横位移和振动以及缆索与梁体联结处动;静载下挠情况。
无碴无枕梁桥面应检查螺栓锚固是否牢固、特别扣件轨下弹性垫层使用是否正常、桥头与线路衔接状态是否良好。
圬工梁拱发现有渗水、流白浆或漏水时应检查防水层是否完好。
第4.2.8条 对圬工墩台应重点检查观测:
一般墩台应进行裂缝、腐蚀、倾斜、滑动、下沉、冻起等病害的检查。
高桥墩(特别是曲线桥墩)和薄弱桥墩,须注意观测墩顶位移。高墩曲线桥,应注意线路与梁跨中线、梁跨与墩台中线所造成的叠加偏心对墩台的不利影响。对砌体高墩应注意墩身受拉而产生的裂纹及其发展。
柔性墩应检查有无弯矩产生的水平裂纹和扭矩产生的斜裂纹;双线及多线桥墩两线间有无裂纹,并应经常检查支座状态,并定期测量墩顶位移及桥上线路有无异常。
空心桥墩应测定内外温差,注意因温度造成裂纹的发展;当发现裂纹内外对称时,更应查明裂缝是否贯通,空心墩还应检查因进水而造成的冻胀裂损。
桩柱式桥墩应注意检查因不均匀下沉而产生的墩顶剪切裂纹。锚定板桥台应检查肋柱、锚板有无裂损、下沉和外鼓。
拼装式板凳桥墩,应注意检查所有接头部位,特别是顶帽与柱头联结部位,并应定期观测墩顶横向位移。
高桩承台桥墩,当发现支座变位、墩身有位移时应详细检查承台下管桩有无环状裂纹或断裂。
桥台背后盲沟和盲沟下的土体应进行定期检查:有无破坏、空洞,雨天有无水流从护锥排出,护锥圬工下的土体有无陷穴(黄土、粉细砂填筑者尤为必要)等。
第4.2.9条 有冲刷的桥梁,应注意墩周局部冲刷的深度及基底有无被淘空破坏。在水库下游的桥梁应检测河床因清水下切而影响墩台的埋置深度。跨越泥石流沟的桥梁应注意桥下冲淤情况。
(Ⅴ)涵渠检查
第4.2.10条 涵渠必须保持完整状态,如发现拱部或管身裂纹、变形等缺陷,应定期观测。
应注意检查因兴修水利,围堤造田和植被破坏引起的流量改变所造成的孔径不足。
应特别注意检查洞身基底冒水、潜流造成基底淘空及管节脱离漏土等情况的发生。
(Ⅵ)隧道检查
第4.2.11条 隧道衬砌的一般检查,可使用分格检查方法。发现衬砌腐蚀、裂纹或凸出变形时,应安设测标,定期观测。
第4.2.12条 流入隧道内的水,应查明水源并须在每年流量最大的月份和地点,测量水的流量和水温(严寒地区冬季最冷月份应增测水温),必要时,须取样化验水质,了解其对砂浆和混凝土衬砌是否有侵蚀作用。
第4.2.13条 隧道内整体道床应重点检查:支承块松动和损坏;道床基底沉陷;道床与人行道交界处,中心水沟底部、伸缩缝以及道床与沟槽联结等部位的裂纹、变形。为查明道床底下与围岩间是否出现空隙,必要时应进行凿孔检查。
第4.2.14条 穿越于山坡下、古滑坡下或有明显偏压的隧道或明洞应检查山体动态和衬砌有无变化裂纹等。明洞上的填土应有与山坡一致的斜坡,明洞及悬臂棚架上填土的厚度应保持不少于设计要求。
第三节 特别检查
(Ⅰ)限界检查
第4.3.1条 重要线路的桥隧限界每五年,其他线路的桥隧限界每十年检查一遍。检查结果应绘出每座桥隧综合最小限界图。铁路局并应绘制管内各区段桥隧综合最小限界图,报送铁道部。此外,当发现建筑物有变形或修理加固工作完毕后,应立即检查该建筑物的限界,如影响原有最小尺寸时,应予改善或修正限界图并报铁道部。
注:挂各类检查架检查时,半径小于800m的曲线地段桥隧限界应按下列加宽公式折减后绘制:
2
C=L /8R
式中:C—曲线内外侧加宽量(mm);
L—货车转向架中心销间距离(常用平板车为9350mm);
R—该区段内桥、隧的最小曲线半径(mm)。
(Ⅱ)挠度和拱度测量
第4.3.2条 凡跨度在40m及以上的钢梁由工务段负责至少每三年测量挠度和拱度一次(固定测点位置),对有病害的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和拱度的测定由铁路局确定。
测量挠度时,可先测动活载所产生的挠度,必要时,再复测静活载所产生的挠度。
(Ⅲ)断面及平面测绘
第4.3.3条 凡钢桁梁、箱型钢梁、刚构架(包括斜腿刚构)、系杆拱桥、斜拉桥和跨度大于20m的实体或空腹拱桥等应备有准确的纵断面和平面图;隧道应备有准确的纵、横断面图(隧道衬砌厚度不明时,应钻孔探明)。重要线路的桥隧每五年,其他线路的桥隧每十年重新测绘一次,在进行修理或加固后也应重新测绘。
第4.3.4条 测量桁梁纵断面可在弦杆节点或离弦杆中心一定距离的横梁上设置测点,在测点上架设水平仪测出各测点的标高后绘制。施测前应对梁端上下游测点进行闭合。
测量桁梁的平面,可在离弦杆中心一定距离的横梁上设测点,在梁端上设经纬仪对准另一端测点,再分别量出各中间测点离这一视线的距离,即可绘出上下游桁架平面。同样可绘出桁梁中心和桥上线路中心的平面。
为有利多次测量进行比较,测点必须固定。
第4.3.5条 测量隧道各段衬砌的纵断面和平面,一般可在拱顶及边墙(轨面上约1m处)的固定测点下进行水准测量,并测量两边墙上相同高度固定测点间和拱脚水平线上的宽度;有变形的隧道各段衬砌的横断面可安设单点锚杆式位移计定期进行测量。
(Ⅳ)墩台变形观测及下部病害检查
第4.3.6条 墩台变形观测:
一、特大桥及病害严重的桥梁,对其墩台均应进行下沉或位移的观测。
为求得各墩台下沉的绝对值,墩台标高应与桥梁附近国家水准点相联系。
为求得各墩台位移的绝对值,基准线在观测区以外应有控制系统。
观测工作,一般每年一次,经多年观测比较稳定时,可每隔若干年观测一次,观测资料应予积累并绘制图表,了解其变化趋势,以便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整治措施。
二、固定观测点的设置:固定测点一般应设在墩台顶面的两端,使能全桥通视。为保证观测精度,应埋设强制归心装置取代普通的钉头标志,归心装置的“标心”既是仪器固定点,又是垂直位移和平面位移的观测点。
三、为正确掌握墩台所发生的微小变形,观测应尽可能使用精密水准仪、精密经纬仪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大跨度桥梁观测墩台间距离的变化可使用激光或者雷达测距仪等。
第4.3.7条 墩台基础埋深不明,应进行挖验或钻探,以判明是否浅基。
第4.3.8条 检查墩台下部是否存在严重病害,可测量墩台顶水平横向振动,与同类型墩台相比较,观测其波形、振幅和频率来判定。
检查桥墩水下墩身有无裂损时,可使用水下电视或摸探。
第四节 桥隧检定及试验
第4.4.1条 桥梁检定由铁路局组织桥梁检定队进行。其主要任务是:
一、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规定其运用条件;
二、进行孔径检算,判断桥梁的抗洪能力;
三、分析桥梁病害,提出整治意见;
四、对特大、技术复杂及经加固后的桥梁进行检定,检验技术状态及加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