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铁路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办法(试行)

  该表根据自局旅客发送资料和各局交换资料编制,表示各铁路局旅客运输数量、人公里及旅客平均行程的完成情况。
  分界站旅客输出、输入及通过人数统计报表——客报3
  该表表示铁路局间旅客去向及各局间分界站输出、输人和通过旅客人数。
  区段平均旅客密度统计表——客报4
  该表是为了考核铁路营业线上各区段的旅客密度。根据自局和外局的资料,按直通、管内、市郊,分上下行方向编制站间密度,再汇总成区段平均密度表。密度以各区段的平均密度表示,以千人为单位,千人以下四舍五入。
  旅客运送距离统计表——客报5
  该表按照运行距离分段统计旅客运送量和人公里,用以了解和研究旅客行程情况。
  通过客流调查,并结合客运统计报告资料的分析,可了解掌握吸引地区客流产生与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编制旅客运输计划提供依据。
  二、客流调查
  客流调查分为综合调查、节假日调查、日常调查三种形式,一般以日常调查为主。调查对象为居民或旅客。客流调查一般以车站为单位,在车站吸引范围内进行;铁路分局和铁路局主要是重点调查,汇总并分析各站上报的调查资料;全路范围内的调查,由铁道部统一发文部署。
  (一)影响客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2.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方针政策的变化。
  3.生产力布局的变化,经济区的开发,地方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兴办和发展。
  4.人口的自然增长。
  5.人文、民俗及国家和地区性的大型团体活动。
  6.现有铁路的技术改造,新线的修建,客流吸引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7.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分工情况。
  8.不同交通工具客运票价的变化。
  9.自然灾害和季节、气候变化。
  10.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二)客流调查范围的划定
  客流调查范围分为直接吸引和间接吸引范围两种,前者是车站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被车站直接吸引的城市和居民点的总区域,需根据地形、地貌条件,旅客由各经济点、工业点、居民地至乘车站的距离、旅费、在途时间、方便程度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折,确定吸引区的范围。后者是车站直接吸引范围以外,由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联系而被间接吸引的较远地区城市和居民点的总体区域。
  (三)客流调查形式
  1.综合调查
  综合调查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1)吸引地区的一般情况。地区的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等);行政区域的划分;城市、农村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工矿企业生产水平及与外地在供销上的联系;农业生产和劳动力的安排及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劳动力外出情况;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名胜古迹、医院、疗养院的分布。
  (2)直接影响客流的各项因素。吸引地区的总人数;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及家属人数。休假制度及利用铁路旅行的情况;疗养、休养处所的开放时间、床位及其周转时间;吸引范围内名胜古迹、游览胜地及历年各月的旅游人数;历年特殊客流及大批人员运输情况(应分出主要到发区段)。
  (3)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分工情况。吸引范围内现有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历年的运量及比例,客流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线路,与铁路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的配合情况。
  (4)铁路旅客运输资料。按运输类别的旅客发送、中转及到达人数,使用铁路乘车证人数,客流月间、季度的波动情况及原因;历年客流变化及到达各区段的客流量;分直通、管内和市郊的旅客列车对数,运行区段、时间及平时和客运量最大时的运能与运量的适应情况;其他与编制客流计划、组织旅客运输有关的资料。
  调查内容分科目制表并按客流分析说明汇编成车站年度客流资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