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列车客运乘务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客车车辆公里
每人走行车辆公里(辆公里/人)=------------
列车客运乘务人员平均人数
[注]客车车辆公里:按本段配备乘务员的客车车辆数及乘务区段公里计算(以正式运行图及春运临时客运列车为准)。
3.列车运转乘务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乘务区段列车公里
每人走行列车公里(公里/人)=------------
列车运转乘务人员平均人数
[注]乘务区段列车公里:按实际担当乘务的列车及乘务区段公里计算,详见运转乘务报表。
九、工务段劳动效率
1.工务段全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工务段平均人数
每换算线路桥隧公里的工务人员(人/公里)=--------
换算线路桥隧公里
2.线路维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线路维修人员平均人数
每换算线路公里的维修人员(人/公里)=----------
换算线路公里
3.路基维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路基维修人员平均人数
每换算路基公里路基维修人员(人/公里)=----------
换算路基公里
[注]路基维修人员由设有路基维修工区的工务段计算。
4.桥隧维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桥隧维修人员平均人数
每换算桥隧百米的维修人员(人/百米)=----------
桥隧换算百米
[注1]混合桥按类分别计算:公路、铁路两用桥的公路部分及站内灰坑、渡漕比照圬工桥;天桥比照桥梁、地道比照隧道;倒虹吸管比照涵渠。
[注2]维修长度指需要维修的桥隧建筑物长度。单线桥梁等于全长,双线或多线桥梁等于各线相加;单孔涵渠等于轴长,以孔及以上涵渠等于各孔轴长相加;单线隧道等于全长,双线及以上等于单线乘以1.2系数。
5.线路大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线路大修人员平均人数
每换算线路大修公里的线路大修人员(人/公里)=----------
换算线路大修公里
6.桥隧大修人员(包括段办大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桥隧大修工作量
每人完成的桥隧大修工作量(元/人)=----------
桥隧大修人员平均人数
7.桥隧巡守人员劳动生产率
计算公式:
桥隧巡守人员平均人数
每百换算桥隧米的巡守人员=-----------
换算桥隧米
十、电务段、通信段劳动效率
1.电务段、通信段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换算道岔组数
每人维修的换算道岔组数(组/人)=-----------
电务段、通信段平均人数
2.通信、信号大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通信、信号大修工作量
每人完成通信、信号大修工作量(元/人)=-------------
通信、信号大修人员平均人数
3.通信维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换算电缆公里
每人维修的换算电缆公里数(公里/人)=----------
通信维修人员平均人数
4.信号维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换算道岔组数
每人维修的换算道岔组数(组/人)=----------
信号维修人员平均人数
5.电报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日均收发报(机上)封数
每人日均收发报封数(封/人日)=-----------
电报人员平均人数
[注]日均收发报(机上)封数:取自铁电务[1991]130号《
铁路电报管理规则》电(确)报业务报告中收发报封数(包括电传、传真),不包括译电、加抄、寄、送、话传封数。发报每发一个电报折算一封。
6.电话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日均长途记录通话实际次数
每人日均长途记录通话实际次数(次/人日)=------------
电话人员平均人数
[注]日均长途记录通话实际次数:取自铁电务[1991]130号《
铁路电话管理规则》电话业务报告中长途及各站养路通话日夜接通话次数之和。
十一、房屋建筑段劳动效率
1.房屋建筑段全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房屋建筑段平均人数
每万平米房屋修理人数(人/万平方米)=---------
换算房屋建筑面积
2.房屋大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房屋大修工作量
每人完成工作量(元/人)=--------
房屋大修平均人数
3.房屋维修人员劳动效率
计算公式:
房屋维修平均人数
每万换算平方米房屋维修人数(人/万平方米)=--------
换算房屋建筑面积
第三节 换算劳动生产率
第二十七条 铁路运输业换算劳动生产率
为开创铁路局之间运输劳动生产率的横向对比,准确地反映铁路局劳动效率水平和劳动消耗量,克服铁路局与基层站段在劳动生产率计算上的脱节现象,特制定本计算办法。
一、换算系数的组成项目
换算系数的组成项目,本文略。
二、平均人数和人员比重
1.计算换算系数的平均人数 是指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包括:正式职工、临时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2.运输业生产人员平均人数 是指各生产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和,包括45个主要生产组,后备培训和其余生产人员。
3.行管服务人员平均人数 是指从事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之和。
4.其他人员平均人数 是指其他人员减去援外及出国劳务人员的余数。
5.人员比重 是指各项人员占运输业从业平均人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各单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单项指标的人员比重(%)=-----------×100%
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三、劳效指标
1.各单位运输主要生产组劳效指标为实际统计数字,取自“统劳报4-1表”。
2.后备培训、其余生产人员劳效指标为各自人数占运输主要生产组人数合计数的百分比。
3.行管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劳效指标为各自人数占生产人员总数百分比。
四、劳效比率
以全路各项平均劳效指标为100,与各局相应的劳效指标比较,求出各项效率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各局单项劳效指标
单项劳效比率=--------
全路单项劳效指标
按逆算法计算劳效指标的人员,如后备培训、其余生产人员,行管服务人员,其他人员,其劳效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全路单项劳效指标
单项劳效比率=---------
各局单项劳效指标
五、换算系数与换算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1.首先计算出单项换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单项换算系数=单项指标人员比重×单项劳效比率
2.各单项换算系数之和即为综合换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换算系数=Σ单项换算系数
3.换算劳动生产率等于各铁路局综合换算系数乘以全路按运输周转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各局换算劳动生产率=全路运输劳动生产率×各局综合换算系数
第二十八条 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企业综合换算产品总产量及换算劳动生产率统计
为了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办法,适应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促进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决定设立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企业产品项目和换算系数,以及用综合换算产品计算的换算劳动生产率。
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产品产量综合换算的主要作用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机车车辆工业各种产品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把各种产品活劳动的投入、换算成一种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以利于行业或工厂进行产量、效率和效益方面的平衡对比,并为确定单位产品工资含量提供依据,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第四节 生产组劳效对运输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组劳效对运输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为深入分析生产组劳效完成情况对运输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序,特制定本计算办法。
一、运输从业人员按岗位分组
为满足分析需要,运输从业人员按岗位进行分组,突出生产人员按生产组的分组。但是报告期与基期人数必须匹配,否则将其一方纳入其余生产人员项内。遇有劳效增长率持平的生产组,也应将双方人员纳入各该年度其余生产人员项内。
二、平均人数和人员比重
1.平均人数 是指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包括:正式职工、临时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2.运输业生产人员平均人数 是指各生产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和,包括45个主要生产组,后备培训和其余生产人员。
3.行管服务人员平均人数 是指从事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和之和
4.其他人员平均人数 是指其他人员减去援外及出国劳务人员的余数。
5.人员比重 是指报告期各项人员占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比重。
计算公式:
各单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员比重(%)=------------×100%
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三、劳效增长率 是指报告期劳效较基期劳效增长百分比(包括负增长)。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