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铁道部关于蒸汽机车段修规程

  年、季、月度检修质量定期分析由机务段长主持,有关工人、干部、验收、技术人员参加。主要内容应包括;检修任务和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机车质量和生产运输、技术安全以及有关技术组织措施的执行情况。
  机务段的年度、季度分析在年度、季度后15天内报铁路局。
  专题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机破、临修、超范围修、重大返工修和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机破分析由机务段长或总工程师主持;临修分析由技术主任主持;超范围修及重大返工修由检修主任主持。
  机务段技术室应于月后5天内,按大修、架修、洗修、机破、临修、超修、重大返工修等项质量情况,做好分析总结,经机务段长审查后报铁路局。
  段修工艺
  第34条 提高机车检修质量和效率,必须有先进、科学的操作工艺。机务段总工程师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实践,总结和推广先进工艺。不仅架修、洗修、专修各部件要制定工艺,按工艺操作;浇铸、锻制、机械加工、热处理等也要制定工艺。所有工艺都必须经过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主要工艺须经铁路局机务处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编制工艺时要求:
  一、符合本规程的基本技术规定、限度和国标、铁标、图纸等有关技术条件。
  二、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安全,同类部件力求通用。
  三、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工艺装备及工具,广泛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合理使用劳动力,节约原材料。
  第35条 贯彻工艺的基本要求:
  一、全体检修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工艺,做到能操作、会检查、熟记担当工作的技术要求。
  二、检修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按工艺修车,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工艺,使各项工艺达到合理、科学、先进的要求。
  三、按规定的数量及规格配齐工艺装备,并进行定期校验及维修,经常保持其完好状态。工艺装备要力求质量好、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便。
  四、经常开展观摩表演,评比竞赛活动,交流推行工艺的经验,建立工艺记录,定期组织检查与分析工艺执行情况,不断地提高工艺水平。
  技术教育
  第36条 机务段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必须狠下功夫抓好技术教育工作,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练兵,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检修人员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及操作熟练程度。
  要做到:
  一、建立日常技术业务学习制度和制定学习计划。检修工人技术业务学习时间每月不能少于16小时;任课教师要落实。技术业务知识的测验及考试成绩,教育室要建立档案。
  二、机务段要组织对现有工人普遍进行技术训练,有条件的检修工人脱产进行短期技术业务的轮换学习,并按规定配备教员。
  三、新工人必须经过技术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担当工作。
  四、对技术熟练,工作认真负责的技术骨干,准许按《铁路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规定越级参加考工,合格者发给相应的等级合格证。

第三章 基本技术规定


  锅炉部
  段修时,需彻底冲洗锅炉水锈、泥垢。检修后锅炉不裂不漏;燃烧及烟箱气密状态良好;安全装置作用良好,显示正确。
  第37条 洗炉作业需符合下列规定:
  一、落火:
  1.落火时,严禁大清炉、大上水、大开送风器、大开炉门。
  2.落火后,不许向锅炉内注水;汽压为5~6公斤/平方厘米;水表水位为3/4以上,炉床应留有100~150毫米厚度的灰层。并关闭炉门、灰箱、风户;烟筒加盖,锅炉滑台给油。
  3.大气温度低于10℃时,机车落火或落火后入库,应采取防止冷风侵袭锅炉的措施。
  4.机车乘务员与洗炉人员共同检查锅炉状态,并办理交接手续。认真填写交接记录。
  二、放汽、减温:
  1.放汽时间:前进、FD不少于1.5小时,其他不少于1小时,放出的蒸汽应设法回收利用。
  接减温管前,应开放水阀,排出锅炉底圈泥垢。放汽终了时,锅炉水位不得低于水表最低水位。
  2.减温时,进出水温差不超过30℃,但锅炉有缺陷时(由机务段确定)不超过20℃。
  减温终了时,用净水冲洗过热管内部,防止积存锈垢。
  3.减温过程中,锅炉水位不得低于水表最低水位。出水温降低到40℃以下时停止减温,开始放水。
  4.减温和洗炉时,库内温度不低于13℃。
  三、洗炉:
  1.锅炉出水温度为50℃以下时,方可打开烟箱门和炉门进行清扫烟垢。清扫后,内火箱各钣应达到90%以上见铁。
  2.锅炉放水至顶钣露出水面时,即应开始冲洗顶钣,卸下全部洗炉堵、打开入孔或汽包盖,进入锅胴,对锅胴内部顶钣及拱砖管进行除锈,并依次冲洗。
  洗炉用水的最低温度不低于20℃。
  洗炉带出水口压力为6~8公斤/平方厘米。自动洗炉时其压力不少于12公斤/平方厘米。
  3.洗炉后,要达到炉内无软泥,无异物。
  四、上水、点火:
  1.点火前,炉床上应铺满50毫米以上厚度的炉渣。
  2.自然点火时,需向锅炉内注入40℃温水,水表水位应为20~25毫米,点火时间不少于1.5小时。
  3.无火始动时,先用蒸汽预热锅炉,汽压在3~4公斤/平方厘米时进行喷缸,然后再向锅炉内注入90℃以上的热水,水表水位在5~10毫米,汽压达到6~8公斤/平方厘米时,开始点火,点火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4.点火过程中火不满炉时,不得大开送风器并防止发生炉鸣。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