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铁道部关于蒸汽机车段修焊接规则

  减少焊件应力和变形的方法
  第19条 为减少焊件内应力,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焊作业:
  一、焊前
  1.消除别劲,拆除焊接处所的螺丝、铆钉、炉撑等;
  2.裂纹末端加热;
  3.焊件全部或局部预热;
  4.向平面上焊装合口补钣时,应将补钣做成球形面;
  5.在保证焊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熔敷金属。
  二、焊中
  1.焊件有多处裂纹时,应先焊短焊缝;
  2.施行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清除熔渣后立即用锤或钝扁铲轻轻敲打;
  3.焊波增强量应尽量减少,焊波不得过宽。
  三、焊后
  1.进行消除应力的回火(或称消除应力的退火)处理,将焊件加热到600℃或650℃左右,保温时间按焊件厚度每毫米4~5分钟计算(但不应少于1小时),然后在空气中或在炉中冷却。
  2.缓冷,焊件焊完后,立即放入热灰、热砂或石棉中缓冷。含碳量较高的铸件,一般采用缓冷速度为每小时下降50~70℃。
  第20条 为防止焊件焊后变形,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施焊作业:
  一、水冷法:将焊件置于水中,焊接部分露出水面进行施焊。
  二、均衡法:堆置一段焊波后,在对称位置上再焊一段。
  三、逆向分段法:长焊缝的焊件采用将焊缝分为若干个15~300毫米的小段,每一小段的焊波方向,与总焊波方向相反。
  四、分向法:不太长的焊缝,可由中央分向两端施焊。
  五、反变形法:焊前进行装配时,将焊件向与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
  六、刚性固定:焊前加强焊件的刚性。用刚性较大的夹具、支撑、胎具等进行固定。
  焊接质量要求
  第21条 焊件焊接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焊接质量的检查。
  一、外观检查须符合下列要求:
  1.焊缝尺寸,焊波宽度与高度之差不得超过:平焊为2毫米,直横焊为3毫米,顶焊为4毫米。T型焊焊波高、宽之差不得超过2毫米,同时由一断面至另一断面之差须有缓和的坡度。不良焊缝铲除重焊时,后焊波宽度较前焊坡宽度不得大于4毫米,两焊坡之间应有缓和的坡度。
  2.焊缝与焊件交界处,一般焊件不得有深达0.5毫米的咬边,不符合要求应行焊补。重要配件不得有咬边现象。
  3.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裂纹、未焊透、焊瘤和弧坑等缺陷。
  二、水压试验,对于锅炉、烟管、过热管、拱砖管以及风缸等配件,焊接后应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不得有漏泄。
  三、探伤检查,对于摇连杆、十字头圆销等重要配件,焊接加工后应按规定进行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存在。

第三章 锅炉部



  大小烟管
  第22条 焊接大小烟管接头,可用气焊或电弧焊。焊前、管端应清除水锈、切削坡口,管头与管体应中心一致。焊缝增强量:大烟管不大于0.7毫米,小烟管不大于1毫米。
  第23条 堆焊大烟管的腐蚀,深度不得超过2毫米,每处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厘米,间隔不得少于50毫米。
  第24条 大小烟管卷边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焊条直径应选用3~4毫米。
  二、管孔周围的旧焊波须铲平,管边周围应清扫见新,烟管卷边与管钣应密贴。
  三、焊接时,若分散不超过15根,可不注水。超过时,锅炉内应注入25~30℃的温水。施焊方法,应由上向下逐排进行,并应隔一根焊一根,焊至该排末端再返回将剩余的焊完。为避免烧伤管边,应掌握70%的时间烧在管钣上,其余的时间烧在管边上。
  四、焊接烟管卷边的焊缝应均匀,无空隙和砂眼,管与管钣均不得有0.3毫米以上的咬边。焊缝高度不得超过烟管卷边。
  第25条 大小烟管有下列情况时禁止焊接。
  一、用裸体焊条或不符合烟管质量要求的涂料焊条电弧焊接管头。
  二、小烟管的腐蚀。
  三、架修时烟管卷边的裂纹。
  四、旧焊波未清除的烟管卷边或用气割清除卷边的焊波。
  五、大小烟管的裂纹。
  六、未卷边的大小烟管(原设计有规定者除外)。
  过热管
  第26条 焊接过热管的弯头、管头和堆焊球型接头的磨耗。焊接时,管端应按切管刀形成自然坡口,并应对齐靠紧,不许焊缝金属透入管内或烧伤管身。焊波与坡口中心须一致。焊后,须经30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并做锤击检查。
  第27条 过热管有下列情况时禁止焊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