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89)[失效]

  近交系动物遗传品质的变异主要有3方面的因素。
  (1)遗传污染;
  (2)遗传飘变;
  (3)遗传突变;
  在这3方面中遗传污染最大,而另两方面,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频率很低。因此在位点选择上,根据现有常用的10种近交系小鼠选择了位于7条染色体上8个差异性位点,作为检查的第一线位点。如果任何一种品系发生过遗传污染,这8个位点中某些位点将会出现杂合或者变异。考虑到位点的选择尽量分布在多个染色体上,再选择位于5条染色体上的五个比较容易操作,耗资较少的位点作为第二线位点的检查。大鼠选择7个位点进行检查,作为第一线位点。原则上,第一线位点的检查如果发现了问题,将不再进行第二线位点检查。
  第一线位点:
  Hbb,Car-2,Gpd-1,Es-3,Trf,Gpi,Idh-1。
  第二线位点:
  Pgm-1,Es-10,Sep-1,Got—2。
  3.动物的选择
  近交系大鼠、小鼠每个品系至少进行四只动物异体皮肤移植。皮肤移植成功者还需从核心群中选送四只动物(2♂,2♀)进行生化位点的检查。皮肤移植失败者,则不考虑进行生化位点的检查。(见附表1、2)。
  第九条 医学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
  一级:普通动物,即要求排除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二级:清洁动物,要求排除人畜共患病及动物的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SPF)动物,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外,还应排除一些病原体。
  四级:无菌动物,排除非植入的一切生命体。
  一、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等级标准(见附表5)
  二、实验动物病毒检测等级标准(见附表3、4)
  三、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等级标准(见附表6)
  实验动物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普通动物
  外观:毛色光滑清洁,贴身;活泼,行动无异常;头脸不肿;背不穹起;四肢、尾和皮肤无缺损;不喘,鼻无分泌物;肛门清洁。
  病理解剖:肝、脾、淋巴结不肿大;肺、肝、脾、肾无肉眼可见不应有的病灶。
  二级:清洁动物
  具有一级普通动物的指标,显微镜检查没有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具有一级普通动物指标和无二和三级动物的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无菌动物
  除具有一级指标外,不含有二和三级动物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等脏器具有无菌动物的组织学结构。
  有关遗传突变,免疫缺损等动物可根据各个品系特征的规定检查。

第四章 医学实验动物条件设施检定标准

  第十条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设施的标准
  是以确保实验动物遗传特性,微生物控制标准的相对稳定和实验结果科学水平为目的。
  第十一条 实验动物设施应有的结构:
  一、前区,包括:隔离检疫室、库房、办公室、饲料库、维修室和走廊。
  二、控制区(饲育区),包括:育种室、种群扩大室、繁殖室、待发室、清洁物品贮藏室、饲料制作室和清洁走廊。
  三、后勤区,包括:洗刷消毒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污物走廊等。
  第十二条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设施的要求
  一、普通动物(通常动物)
  1.外环境条件
  (1)院容整齐、清洁、定期消毒;
  (2)有一定的绿化面积;
  (3)设有专用的垃圾、动物尸体的存放处和尸体解剖间,动物尸体须在24小时内焚烧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4)动物室附近不得饲养非实验用的家禽、家畜。
  2.动物室建筑条件:
  (1)要达到一定的建筑标准;
  (2)中小型动物饲养室进出口不得直接对外,应有缓冲间;
  (3)有防昆虫的纱门纱窗;
  (4)天花板光洁、能消毒;
  (5)地面平坦,地面及墙壁能洗刷;
  (6)要有自来水和封闭式的下水道(防止野鼠窜入);
  (7)要有换气装置及防野鼠的设备。
  3.饲养室内环境条件:
  (1)室温年温差应在18度至29度之间(大、小鼠、豚鼠,地鼠等)
  (2)相对温度60%±20%;
  (3)空气中氨的含量应低于20ppm:
  (4)室内噪声60分贝以下;
  (5)饲养室内要整洁,无杂物、污物、无昆虫等。
  4.笼、饲具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