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关于使用新传染病统计报表的通知

  11.出院转归、出院时病原携带情况
  填该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病人出院后管理,医生可按病人出院实际情况填写。
  12.预防接种史
  只填写针对本病的疫苗接种情况
  13.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等)结果而综合作出的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当传染病在家庭或人群中流行或传播时,根据:1)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2)共同症状,3)成批病人发生等等而作出的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一般仅在暴发疫情时应用。
  特异性诊断:如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肺结核病人的X光片检查等等,用这些方法作出的诊断可视为特异性诊断。
  若除特异性诊断外还同时作了临床或流行病学诊断,则只填写特异性诊断。
  14.接到卡片日期、访视日期、访视人
  这几项均由收管卡片的防疫站填写。
  15.与传染病疫情报告有关的各项事宜。例如对责任疫苗情报告人的规定;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和报告方法;以及规定上报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传染病病种等等,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传染病报卡、报表印刷说明
  1.甲乙类传染病报卡:
    规格: 9×14.5厘米
  文字颜色: 红色
    字体: 不限
  2.丙类传染病报卡:
    规格: 9×14.5厘米
  文字颜色: 黑色
    字体: 不限
  3.各类报表:
    规格: 八开纸
  文字颜色: 黑色
    字体: 不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推荐用表说明


  国家统计局(1989)统社字300号文件批准的卫统5表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基础数据表。为了便于各省级卫生防疫站做年、月报疫情分析,并与全国计算机疫情网软件输出格式相统一,现推荐使用下列四种统计分析表:
  1.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分析表(月报表)。
  2.丙类传染病监测区(点)发病、死亡统计分析表(月报表)。
  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年报表。
  4.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年报表。
  对报告发病县(市、区)数的填报说明如下:
  本月:指当月报告某病的县(市、区)数。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