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失效]

  诊断依据:
  ①接种后1~4周发病。
  ②脑炎型:先是发热、头痛、烦躁不安,继则肢体发麻或无力,有脑膜刺激体征,狂犬病疫苗接种者易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巴氏征(+),可出现抽搐、瘫痪、小便失禁、吞咽困难,腱反射、腹壁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病例出现高烧、深昏迷、呼吸不规则。
  ③脊髓炎型:起病常有轻重不等的发热、头痛或头昏,全身不适。1~3天后出现脊髓症状,横贯型者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痪,常有一感觉障碍平面,平面以下有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上升型者病情凶险,体温升高,先是下肢瘫痪,小便潴留,感觉丧失,平面逐渐上升,瘫痪依次犯及躯干、上肢、膈肌、呼吸困难,最后因延髓麻痹而吞咽困难,呼吸循环衰竭,意识障碍,如抢救不力常可死亡。
  ④以上两型脑脊液均见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糖和氯化物正常。
  处理原则:
  ①早期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②控制体温在38℃以下。
  ③对脑炎型病人进行脱水治疗,控制抽搐,预防继发感染。
  ④给予细胞代谢赋活剂,如能量合剂。
  ⑤对脊髓炎型病人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
  4.牛痘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1)子痘(匐行痘):
  诊断依据:
  ①发生于初种或复种呈原发反应者。
  ②种痘于痘疱红晕范围内出现较小的痘疱,数目不等,匐行痘于接痘后6~14天在原发痘疱周围出现带状或片状发痘向周围蔓延。
  处理原则:
  ①一般不需要治疗,如全身反应较重应给予丙种(胎盘)球蛋白肌注。
  ②局部防止继发感染。
  (2)移植痘:
  诊断依据:
  ①初、复种均可发生,多因抓搔引起身体其他部位播散发痘。
  ②移植痘的数目一般不多,形态大小与原发痘相似。
  ③自移植痘中可分离出痘苗病毒。
  ④移植在眼睑部位时可在眼睑缘形成大小不等的痘疱或溃疡,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大量分泌物使眼裂封闭不能睁开,少数病人可发生角膜炎,此时有怕光、疼痛、流泪、及角膜混浊、溃疡、球结膜腱状充血等现象。
  处理原则:
  一般移植痘,不需特殊处理,如痘苗不慎溅入眼内,切不可用手揉擦,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多次冲洗,再用疱疹净(IDU)眼药水或丙种(胎盘)球蛋白稀释5~10倍滴眼,一日数次,同时肌注丙种(胎盘)球蛋白3~6ml。如眼部有感染加用抗菌素眼药水。
  如为牛痘性角膜炎则除上述措施外,可加用含高价痘苗抗体的丙种球蛋白或牛痘免疫血清滴眼或用近期种痘成功者的血清20ml作静脉注射同时按一般眼科治疗原则处理。
  (3)湿疹痘、全身痘、坏疽痘:
  诊断依据:
  ①多发生于初种,与体质特异性有关。
  ②湿疹痘种前有湿疹史,全身痘发生于免疫差、抗体产生迟缓的人。而坏疽痘发生于先天性细胞免疫缺损者。
  ③全身痘、坏疽痘和湿疹痘的鉴别:

------------------------------------
| 项   目 |  全 身 痘  |  坏 疽 痘  | 湿 疹 痘|
|-------|---------|---------|------|
| 发病    | 少见      | 极少见     | 较常见  |
|-------|---------|---------|------|
| 病前种痘  | 种痘      | 种痘      | 种痘或与种|
|       |         |         |痘者密切接触|
|-------|---------|---------|------|
| 种前皮肤情 | 健康      | 健康      | 患湿疹或以|
|况      |         |         |前患湿疹  |
|-------|---------|---------|------|
| 原发痘   | 原发反应痘   | 原发反应痘   | 原发反应痘|
|       |疱正常      |疱继续扩大形   |疱正常   |
|       |         |成坏死      |      |
|-------|---------|---------|------|
| 续发痘批数 | 多呈单批    | 呈多批     | 多呈多批 |
|-------|---------|---------|------|
| 发痘部位  | 全身散在分   | 全身散在分   | 湿疹部位或|
|       |布        |布        |全身散在分布|
|-------|---------|---------|------|
| 粘膜损害  | 可见      | 可见      |  无   |
|-------|---------|---------|------|
| 皮损特点  | 续发痘经四   |  大小不等,  | 疱疹融合成|
|       |期(丘疹、水   |呈进行性溃    |簇,破溃或剥|
|       |疱、脓疱、结   |疡,坏死周围   |脱渗出液,可|
|       |痂)并有加速   |有堤状隆起,   |有结痂。  |
|       |过程一般不留   |不易愈合。    |      |
|       |疤痕。      |         |      |
|-------|---------|---------|------|
| 抗体形成  | 迟缓      | 缺乏      | 正常或迟缓|
|-------|---------|---------|------|
| 丙种球蛋白 | 正常或稍低   | 多缺乏或可   | 正常或稍低|
|含量     |         |正常       |      |
|-------|---------|---------|------|
| 痘疱病毒分 |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离      |         |         |      |
|-------|---------|---------|------|
| 预后    | 尚可      | 不佳      | 严重者不佳|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