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颁发《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通知

  第二十四条 为防止污染地下水源,有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渗坑或渗井等。
  输送有害工业废水的管道和明渠,应防止渗漏。能散发有毒气体的工业废水,在流入处理设备前,不得采用明渠。

  表3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编 |       |最高容许浓度|编 |      |最高容许浓度|
|  | 物质名称  |      |  | 物质名称 |      |
|号 |       |(毫克/升)|号 |      |(毫克/升)|
|--|-------|------|--|------|------|
|1 | 乙腈    |5.0   |25| 异丙苯  | 0.25 |
|2 | 乙醛    |0.05  |26| 汞    | 0.001|
|3 | 二硫化碳  |2.0   |27| 吡啶   | 0.2  |
|4 | 二硝基苯  |0.5   |28| 钒    | 0.1  |
|5 | 二硝基氯  |0.5   |29| 松节油  | 0.2  |
|  |苯      |      |30| 苯    | 2.5  |
|6 | 二氯苯   |0.02  |31| 苯乙烯  | 0.3  |
|7 | 丁基黄原  |0.005 |32| 苯胺   | 0.1  |
|  |酸盐     |      |33| 苦味酸  | 0.5  |
|8 | 三氯苯   |0.02  |34| 氟化物  | 1.0  |
|9 | 三硝基甲  |0.5   |35| 活性氯  | 不得检出 |
|  |苯      |      |  |      |(按地面水 |
|10| 马拉硫磷  |0.25  |  |      |需氯量计  |
|  | (4049)|      |  |      |算)    |
|11| 己内酰胺  |按地面水  |36| 挥发酚类 |0.01  |
|  |       |中生化需氧 |37| 砷    |0.04  |
|  |       |量计算   |38| 钼    |0.5   |
|12| 六六六   |0.02  |39| 铅    |0.1   |
|13| 六氯苯   |0.05  |40| 钴    |1.0   |
|14| 内吸磷   |0.03  |41| 铍    |0.0002|
|  | (E059)|      |42| 硒    |0.01  |
|15| 水合肼   |0.01  |43|铬:三价铬 |0.5   |
|16| 四乙基铅  |不得检出  |  |  六价铬 |0.05  |
|17| 四氯苯   |0.02  |44| 铜    |0.1   |
|18| 石油(包  | 0.3  |45| 锌    | 1.0  |
|  |括煤油汽   |      |46| 硫化物  | 不得检出 |
|  |油)     |      |  |      |(按地面水 |
|19| 甲基对硫  | 0.02 |  |      |溶解氧计  |
|  |磷(甲基   |      |  |      |算)    |
|  |E605)  |      |47| 氰化物  | 0.05 |
|20| 甲醛    | 0.5  |48| 氯苯   | 0.02 |
|21| 丙烯腈   | 2.0  |49| 硝基氯苯 | 0.05 |
|22| 丙烯醛   | 0.1  |50| 锑    | 0.05 |
|23| 对硫磷   | 0.003|51| 滴滴涕  | 0.2  |
|  |(E605) |      |52| 镍    | 0.5  |
|24| 乐戈(乐  | 0.08 |53| 镉    | 0.01 |
|  |果)     |      |  |      |      |
------------------------------------

  注:表2表3所列各项指标和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卫生部批准的现行《地面水水质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第四节 废渣处置

  第二十五条 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渣,应积极采取综合利用措施。凡已有综合利用经验的,必须纳入工艺设计。利用有害工业废渣,必须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废渣堆放或填洼时,应有防止扬散、流失、淤塞河道等措施,以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二十六条 含汞、镉、砷、六价铬、铅、氰化物、有机磷及其他毒性大的可溶性工业废渣,必须专设具有防水、防渗措施的存放场所,并严禁埋入地下与排入地面水体。

第三章 车间卫生

第一节 防尘、防毒

  第二十七条 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 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二十九条 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三十条 产生汞、砷等剧烈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