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
| 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 | 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 (℃) |
| 温度(℃) | (不得超过) |
|------------|---------------------|
| 22及22以下 | 10 |
| 23~28 | 相应地不得超过9,8,7,6,5,4 |
| 29~32 | 3 |
| 33及33以上 | 2 |
------------------------------------
第五十条 某些企业或车间(如炼焦、平炉、轧钢等)的工作地点温度确受条件限制,在采用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表5要求时,可再适当放宽,但以不超过2℃为限。同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工人休息室,休息室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室外温度。
第五十一条 特殊高温工作地点,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驶室、轧钢机的操纵室、拦焦车的驾驶室等需有良好隔热,并应设小型空气调节机组或采取其他有效降温措施。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 高温工作地点采用局部送风降温措施时,带有水雾的气流,到达工作地点的风速应控制在3~5米/秒,雾滴直径应小于100微米;不带水雾的气流到达工作地点的风速,轻作业应控制在2~5米/秒;重作业应控制在5~7米/秒。
第五十三条 高温作业的工业企业,应有配制含盐清凉饮料的设备和用室。设备和用室的布置应便于卫生管理。
第五十四条 工艺上以湿度为主要要求的空气调节车间(如纺织工厂),当室外实际出现的温度等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时,车间内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表6的规定。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高于31℃的地区,可按规定的温度加1℃,湿度不变。
表6 车间的空气调节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
| 相 对 湿 度 (%) | 空 气 温 度 (℃) |
|---------------|------------------|
| 50~60 | 相应地不得超过33~32 |
| 60~70 | 相应地不得超过32~31 |
| 70~80 | 相应地不得超过31~30 |
------------------------------------
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的规定,应按现行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执行。
第五十五条 设计集中采暖车间时,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冬季空气温度:轻作业时不低于15℃,中作业时不低于12℃,重作业时不低于10℃。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平方米)时:轻作业可低至10℃,中作业可低至7℃,重作业可低至5℃。在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时,仅要求工作地点及休息地点设局部采暖装置。
注:(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规定,应按现行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执行。
(2)轻作业系指能量消耗在120千卡/小时以下的工种,如仪表、机械加工、印刷、针织等;
中作业系指能量消耗在120~190千卡/小时的工种,如木工、板金工、焊接等;
重作业系指能量消耗在190~250千卡/小时的工种,如室内大型包装、人力运输等。
第五十六条 集中采暖地区辅助用室的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不得低于表7的规定。
表7 辅助用室的冬季室内空气温度
------------------------------------
| 辅 助 用 室 名 称 | 室内空气温度(℃) |
|------------------|---------------|
| 厕所、盥洗室 | 12 |
| 食 堂 | 14 |
| 办公室、休息室 | 16~18 |
| 技术资料室 | 16 |
| 存衣室 | 16 |
| 哺乳室 | 20 |
| 淋浴室 | 25 |
| 淋浴室的换衣室 | 23 |
| 女工卫生室 | 23 |
------------------------------------
第五十七条 每名工人所占容积小于20立方米的车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立方米的新鲜空气量;如所占容积为20~40立方米时,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20立方米的新鲜空气量;所占容积超过40立方米时,允许由门窗渗入的空气来换气。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立方米的新鲜空气量。
第五十八条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20℃及-20℃以下的地区,为防止车间大门长时间或频繁开放而受到冷空气的侵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门斗、外室或热空气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