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营医药商业企业统一会计制度

  总会计师或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资金平衡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医药商业系统各类企业在报告期末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状况的主要报表,借以考核各项资金占用和来源的情况以及它们的相互对应关系,检查资金占用和来源的结构是否合理,考核各种资金计划的执行结果。本表是由各类基层企业按月编报,汇总单位按季、年度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的通用报表。
  (二)本表左方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情况,右方反映企业资金来源的情况。资金占用项分为“固定资产及投出资产”、“流动资产”和“专项资产”三大类;资金来源项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三大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资金”大类又分别分为“商品及材料”、“非商品资产”、“结算资产”和“自有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借款”、“结算资金”各三小类。各大类金额相加的合计数必须等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总计数。
  (三)本表应根据总分类帐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本表所列项目有的与总分类帐户名称或金额不一致,其填列方法如下:
  1.第9行“改转租企业占用固定资金”、第44行“改转租企业占用流动资金”第57行“改转租企业占用专用基金”项,根据“改转租企业占用资金”科目有关子目的余额填列。
  2.第12行“在途商品”项,根据“在途商品”(商品购入)科目明细帐已付货款购进的商品有借(增)方发生额,无贷(减)方发生额或借(增)方发生额大于贷(减)方发生额的各户余额加计填列。
  “在途商品”(商品购入)明细帐购进商品有贷(减)方发生额,无借(增)方发生额或贷(减)方发生额大于借(增)方发生额的各户余额加计数,应填入第95行“结算资金来源”类的“货到未付款”项内。
  本表“在途商品”项所列数字与“货到未付款”项数字相抵后的差额,应与“在途商品”(商品购入)科目余额相符。
  3.第13行“库存商品”项,根据“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填列。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应根据“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减“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填列。
  4.采用借贷记帐法的单位,第38行至42行的“应收货款”、“应收票据”、“其它应收款”、“待决应收款”、“待处理损失”项,分别根据“货款往来”、“待结算承兑票据”、“其它往来”、“待决帐款”、“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各户的借方余额相加填列。第96行“应付货款”、97行“应付票据”、99行“其它应付款”、101行“待处理收益”项,分别根据“贷款往来”、“待结算承兑票据”、“其它往来”、“待处
  理损益”科目各户的贷方余额相加填列。
  5.第45行“未弥补亏损”、104行至107行“未交税金”、“未交承包费”、“未交利润”、“未交教育费附加”项,分别根据“应弥补亏损”科目的借(增)方余额和“应交税金”、“应交承包费”、“应交利润”、“应交教育费附加”科目的贷(增)方余额填列。如为超补、超交则以负数反映。
  6.第109行“未留利润”项,系应留给企业但尚未转作企业留利基金的利润(包括企业留利比例暂未确定尚未分配的利润),根据“利润”和“利润分配”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为超留利润,则以负数反映,并与《利润表》中“未留利润”数衔接一致。年度终了,企业按规定将应留利润全部转入“企业留利基金”科目后,本项目应空置不填。
  利改税企业在年度中间尚未转入“应弥补亏损—应由以后年度利润弥补的亏损”科目的数额,在本项目内以负数反映,年度终了,按规定转帐后,本项目应空置不填。
  7.采用借贷记帐法的单位,第53行“专项应收款”项,根据“专项帐款往来”科目各户的借方余额相加填列。其中:“扶持生产应收款”项,根据“专项帐款往来”科目“扶持生产资金应收款”、“中药材开发基金应收款”两专户余额加计填列。第117行“专项应付款”项,根据“专项帐款往来”科目各户的贷方余额相加填列。
  8.第98行“应付流动资金债券”116行“应付专项资金债券”项,根据“应付债券”科目有关子目余额填列。
  9.第65行固定资金类的“基建借款”项,根据“基建借款”科目“固定资产借款”、“其它支出借款”子目的余额相加填列。第78行流动资金类的“基建借款”项,根据“基建借款”科目“流动资产借款”子目的余额填列。
  10.第73行至75行“国家流动资金”、“企业流动资金”、“其它流动资金”项,分别根据“流动资金”科目有关子目的余额填列。
  11.第87行至91行“商品周转借款”、“结算借款”、“预购定金借款”、“其它借款”、“临时借款”项,分别根据“流动资金借款”科目有关子目的余额填列。
  12.第111行“专用基金”项,根据“更新改造基金”、“大修理基金”、“福利基金”、“企业留利基金”、“中药材开发基金”各科目余额相加填列,并与《专用基金明细表》期末合计数衔接一致。
  13.附列资料:“其它单位投入固定资产(原值)”项,根据接受其它单位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借(增)方发生额填列。
  14.生产加工企业采用按上月考勤记录计算实发工资,如与本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发生差额时,“应付工资”科目的余额如为借(减)方余额,填入本表的“其它应收款”项内,如为贷(增)方余额,填入本表的“其它应付款”项内。

                 利润表
  编制单位        19  年  季  月       金额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累‖    项   目    |行次 |本|累
          |  |期|计‖             |   |期|计
          |  |数|数‖             |   |数|数
----------|--|-|-‖-------------|---|-|-
经营成果      |1 |×|×‖八、商品经营利润     | 11| | 
----------|--|-|-‖-------------|---|-|-
一、商品销售总额  |2 | | ‖九、附营业务净收入    | 12| | 
----------|--|-|-‖-------------|---|-|-
二、商品销售成本  |3 | | ‖十、非经营收入      | 13| | 
----------|--|-|-‖-------------|---|-|-
三、商品销售毛利  |4 | | ‖十一、非经营支出     | 14| | 
----------|--|-|-‖-------------|---|-|-
 毛利率(%)   |5 | | ‖十二、商业企业利润净额  | 15| | 
----------|--|-|-‖-------------|---|-|-
四、商品流通费   |6 | | ‖十三、商办工业企业利润净额| 16| | 
----------|--|-|-‖-------------|---|-|-
 费用率(%)   |7 | | ‖十四、农牧企业利润净额  | 17| | 
----------|--|-|-‖-------------|---|-|-
五、工资增长费用  |8 | | ‖十五、其它企业利润净额  | 18| | 
----------|--|-|-‖-------------|---|-|-
六、销售税金    |9 | | ‖十六、利润总额      | 19| | 
----------|--|-|-‖-------------|---|-|-
七、教育费附加   |10| | ‖             | 20| | 
----------|--|-|-‖-------------|---|-|-
          |21| | ‖ 其中:收购中药材总额  | 55| | 
----------|--|-|-‖-------------|---|-|-
利润分配:     |22|×|×‖二、非经营收入合计    | 56| | 
----------|--|-|-‖-------------|---|-|-
加:其它单位转来利润|23| | ‖ 1.财产溢余      | 57| | 
----------|--|-|-‖-------------|---|-|-
 应由上级弥补亏损 |24| | ‖ 2.营业外收入     | 58| | 
----------|--|-|-‖-------------|---|-|-
 应由财政弥补亏损 |25| | ‖ 3.收取企业管理费   | 59| | 
----------|--|-|-‖-------------|---|-|-
 应由以后年度利  |26| | ‖三、非经营收入合计    | 60| | 
 润弥补亏损    |  | | ‖             |   | | 
----------|--|-|-‖-------------|---|-|-
 所属应交利润   |27| | ‖ 1.商品削价损失    | 61| | 
----------|--|-|-‖-------------|---|-|-
 应由医药商业自补亏|28| | ‖ 2.财产损失      | 62| | 
 损        |  | | ‖             |   | |
----------|--|-|-‖-------------|---|-|-
          |29| | ‖ (1)自然灾害损失   | 63| | 
----------|--|-|-‖-------------|---|-|-
减:归还基建借款的利|30| | ‖ (2)火灾损失     | 64| | 
  润       |  | | ‖             |   | |
----------|--|-|-‖-------------|---|-|-
 归还专项借款的利润|31| | ‖ (3)残损变质损失   | 65| | 
----------|--|-|-‖-------------|---|-|-
 分给其它单位利润 |32| | ‖ (4)过期失效损失   | 66| | 
----------|--|-|-‖-------------|---|-|-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3| | ‖ (5)伪药损失     | 67| | 
----------|--|-|-‖-------------|---|-|-
 应交上级利润   |34| | ‖ (6)动植物养殖损失  | 68| | 
----------|--|-|-‖-------------|---|-|-
 应弥补所属亏损  |35| | ‖ (7)短缺损失     | 69| | 
----------|--|-|-‖-------------|---|-|-
 支付融资租赁费的利|36| | ‖ (8)坏帐损失     | 70| | 
  润       |  | | ‖             |   | |
----------|--|-|-‖-------------|---|-|-
          |37| | ‖ (9)其它损失     | 71| | 
----------|--|-|-‖-------------|---|-|-
          |38| | ‖ 3.营业外支出     | 72| | 
----------|--|-|-‖-------------|---|-|-
 小计       |39| | ‖  其中:(1)离退休人员| 73| | 
          |  | | ‖  ( 人)支出     |   | | 
----------|--|-|-‖-------------|---|-|-
 应交所得税    |40| | ‖ (2)长期病假及编外人员| 74| | 
          |  | | ‖  ( 人)工资及福利基金|   | | 
----------|--|-|-‖-------------|---|-|-
 应交调节税    |41| | ‖ (3)交纳的合同制职工 | 75| | 
          |  | | ‖  退休养老金      |   | | 
----------|--|-|-‖-------------|---|-|-
 应交承包费    |42| | ‖             | 76| | 
----------|--|-|-‖-------------|---|-|-
 应交利润     |43| | ‖             | 77| | 
----------|--|-|-‖-------------|---|-|-
 企业留利     |44| | ‖ 4.上交企业管理费   | 78| | 
----------|--|-|-‖-------------|---|-|-
 承包利润结算   |45| | ‖四、期末职工人数     | 79|人|×
----------|--|-|-‖-------------|---|-|-
 (1)应由财政退库|46| | ‖ 其中:固定职工人数   | 80|人|×
 的超承包利润(以“|  | | ‖             |   | | 
-”号表示)    |  | | ‖             |   | | 
----------|--|-|-‖-------------|---|-|-
 (2)应补交承包利|47| | ‖ 平均职工人数      | 81|人|×
 润        |  | | ‖             |   | | 
----------|--|-|-‖-------------|---|-|-
 (3)应由抵押金抵|48| | ‖ 期末财会人员数     | 82|人|×
 补的承包利润(以“|  | | ‖             |   | | 
 -”号表示)   |  | | ‖             |   | | 
----------|--|-|-‖-------------|---|-|-
          |49| | ‖ 其中:高级会计师人数  | 83|人|×
----------|--|-|-‖-------------|---|-|-
          |50| | ‖ 会计师人数       | 84|人|×
----------|--|-|-‖-------------|---|-|-
十七、未留利润   |51| | ‖ 助理会计师人数     | 85|人|×
----------|--|-|-‖-------------|---|-|-
          |52| | ‖五、工资总额       | 86| | 
----------|--|-|-‖-------------|---|-|-
补充资料      |53|×|×‖ 1.计时工资      | 87| | 
----------|--|-|-‖-------------|---|-|-
一、商品购进总额  |54| | ‖ 2.计件工资      | 88| | 
----------|--|-|-‖-------------|---|-|-
 3.奖金     |89| | ‖六、独立核算单位个数   | 97| |×
----------|--|-|-‖-------------|---|-|-
 4.津贴和补贴  |90| | ‖ 其中:亏损单位个数   | 98| |×
----------|--|-|-‖-------------|---|-|-
 其中:副食品价格补|91| | ‖七、亏损单位的亏损金额  | 99| | 
    贴     |  | | ‖             |   | | 
----------|--|-|-‖-------------|---|-|-
 5.加班加点工资 |92| | ‖             |100| | 
----------|--|-|-‖-------------|---|-|-
 6.特殊情况下支付|93| | ‖             |101| | 
   的工资    |  | | ‖             |   | | 
----------|--|-|-‖-------------|---|-|-
          |94| | ‖             |102| | 
----------|--|-|-‖-------------|---|-|-
          |95| | ‖             |103| | 
----------|--|-|-‖-------------|---|-|-
          |96| | ‖             |104| | 
---------------------------------------

  总会计师或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利润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医药商业系统在年度内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的重要报表。借以考核利润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本表是由基层商业企业按月编制,汇总单位按季、年度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的通用报表。
  信托和贸易货栈等企业属于自营商品部分的商品销售收入、成本、商品流通费、销售税金、商品经营利润应编报本表;属于其它业务经营的部份,应另编制医药商会03—2表《( )企业利润表》上报。
  (二)本表分为“经营成果”、“利润分配”和“补充资料”三大项。“经营成果”大项第2行“商品销售总额”至第15行“商业企业利润净额”项反映商业企业经营成果;第16行“商办工业企业利润净额”至第19行“利润总额”项反映商业系统经营成果。“利润分配”大项第23行至49行反映商业系统数。“补充资料”大项第54行至78行反映商业企业数,第79行至99行反映商业系统数。
  (三)本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如下:
  1.第2行“商品销售总额”项,根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2.第3行“商品销售成本”项,根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借(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3.第4行“商品销售毛利”项,根据“商品销售总额”项减“商品销售成本”项的差额填列。
              商品销售毛利
  4.第5行“毛利率”项=------×100%
              商品销售总额
    5.第6行“商品流通费”项,根据“商品流通费”科目借(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商品流通费
  6.第7行“费用率”项=------×100%
              商品销售总额
  7.第8行“工资增长费用”项,根据“工资增长费用”科目借(增)方发生额填列。
  8.第9行“销售税金”项,根据“销售税金”科目借(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9.第10行“教育费附加”项,根据“教育费附加”科目借(增)方发生额填列。
  10.第11行“商品经营利润”项,根据本表“商品销售毛利”项减“商品流通费”、“工资增长费用”、“销售税金”、“教育费附加”项后的差额填列。
  11.第12行“附营业务净收入”项,根据“附营业务收入”科目余额减“附营业务成本”科目余额的差额填列。成本大于收入以“-”号表示。
  12.第13行“非经营收入”和第14行“非经营支出”项,根据本表补充资料第56行和第60行分别填列。
  13.第15行“商业企业利润净额”项,根据本表“商品经营利润”项加(或减)第12行至14行数字后填列。
  14.第16行“商办工业企业利润净额”、第17行“农牧企业利润净额”和第18行“其它企业利润净额项,由汇总单位根据各有关企业利润表的同项数字填列。
  15.第19行“利润总额”项,根据本表第15行至18行的数额相加之和填列。
  16.本表第23行至48行根据“利润分配”科目各有关子目计算填列。
  17.本表第39行“小计”项,根据第19行加第23行至28行,减第30行至36行后的差额填列。并等于第40行至45行和51行相加之和。第46行至48行相加减等于第45行。
  18.第51行“未留利润”项,反映应留给企业但尚未转作留利基金的利润。在年度终了,企业按规定将应留利润全部转入“企业留利基金”科目后,本项目应空置不填。本项目在1至11月份,根据本表第39行减第40行至45行后的差额填列。本项目应与《资金平衡表》中“未留利润”项数字一致。
  利改税企业在年度中间尚未转作“应由以后年度利润弥补亏损”的数额,在本项目内以负数反映。年度终了,按规定转帐后,本项目应空置不填。
  企业和其上级在年度中间应用专用基金自补亏损,也以负数在本项目内反映。年度终了,企业(上级)用专用基金自行弥补后,本项目应空置不填。
  由主管部门实行盈亏责任制或负责统一清算的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汇总本表时,应将“应交上级利润”与“所属应交利润”、“应由上级弥补亏损”与“应弥补所属亏损”两对项目的数字相互冲销。
  19.本表第54行至99行补充资料的填列方法如下:
  (1)第54行“商品购进总额”项,根据已设置“商品购入”科目的借(增)方发生额填,未设置(商品购入)科目的,可根据统计数字计算填列。第55行“其中,收购中药材总额”项,指中药材地产品种的收购金额。
  (2)第56行“非经营收入合计”项,根据“财产溢余”、“营业外收入”和“收取企业管理费”科目贷(增)方发生额加计填列。
  (3)第60行“非经营支出合计”项,根据“商品削价损失”、“财产损失”、“营业外支出”和“上交企业管理费”科目借(增)方发生额加计填列。第73行“其中:(1)离退休人员( 人)支出”、74行“长期病假及编外人员( 
人)工资及福利基金”和75行“交纳的合同制职工退休养老金”项,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有关子目借(增)方发生额填列。上级主管部门汇总本表时,应将:收取企业管理费”与“上交企业管理费”两项相互冲销,如有余额,应加以说明。
  20.第79行“期末职工人数”项,根据期末实发工资的固定职工、临时职工、合同制职工、大集体混岗职工以及计划外用工中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正式批准常年参加企业工作的亦工亦农人员等各类人数加计填列。第81行“平均职工人数”项,根据年初至报告期止月平均全部职工人数填列。第82行“财会人员数”项,根据在岗的实有财会人员数填列。
  21.第86行“工资总额”项及第87行至93行,根据“应付工资”科目及有关子目的借(减)方本期发生额填列。已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勾的企业,应根据“工资基金”科目“应付工资”子目及有关细目的借(减)方本期发生额填列。
  22.第97行“独立核算单位个数”项,指经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个数,包括兼营业务的省、市、地区级管理公司。不兼营业务的纯管理单位,不作为独立核算单位计列。
  23.第98行“其中,亏损单位个数”和第99行“亏损单位的亏损金额”项,指独立核算单位截止报告期止,仍为亏损的单位和净亏损金额。不兼营业务的纯管理单位,不作为亏损单位,也不计列亏损金额。
  24.本表“本期数”栏,月底填报当月数,季报填报当季数。“累计数”栏,填报从年初至报告期止的数字。

           《( )企业利润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医药商业系统商办工业、农牧企业、储运企业以及其它企业在年度内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情况的主要报表。借以考核利润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本表是由基层企业按月编制,汇总单位分季、年度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的通用报表。
  (二)本表有关项目的填列方法如下:
  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项,根据“产品销售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科目贷(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2.第2行“销售(营业)成本”项,根据“产品销售成本”或“其它业务成本”科目借(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3.第3行“毛利额”项,根据“销售(营业)收入”减“销售(营业)成本”项的差额填列。成本大于收入以“-”号表示。
  4.第5行“销售费用”项,根据“销售费用”科目借(增)方发生额计算填列。
  5.第11行“附营业务净收入”项,根据月末转入“利润”科目的“附营业务收入”科目余额减“附营业务成本”科目余额的差额填列,成本大于收入的“-”号表示。
  6.第13行“营业外收入”和19行“营业外支出”项,应按国家规定以实际收支数填列。
  7.第14行“收取企业管理费”和27行“上交企业管理费”两项,汇总单位应冲销,如有余额,应加以说明。
  8.第58行“工业、农牧业总产值”项,指以货币表现的产品总量。根据商办工业企业或农牧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定有“不变价格”的,应按各种商品产品的本年累计实际产量和每种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填列。没有规定不变价格的,则应按各种商品产品的本年累计实际产量和每种产品的现行价格(出厂价格)计算填列。
  9.本表第30行至53行,应根据“利润分配”科目各有关子目的记录填列。
  10.本表第44行“小计”项,根据本表第28行加第30行至34行减第36行至42行后的差额填列,并等于第45行至50行和第56行相加之和。第51行至53行相加减应等于第50行。
  11.第56行“未留利润”项及其它各项目的填列方法,比照《利润表》有关项目的填列方法办理。

              ( )企业利润表
                           医药商会03—2表
  编制单位      19  年  季  月    金额单位:元

-----------------------------
|              | 行 | 本期数 |累计数|
|     项  目     | 次 |    |   |
|--------------|---|----|---|
|一、销售(营业)收入    | 1 |    |   |
|--------------|---|----|---|
| 减:销售(营业)成本   | 2 |    |   |
|--------------|---|----|---|
|二、毛利额         | 3 |    |   |
|--------------|---|----|---|
| 毛利率(%)       | 4 |    |   |
|--------------|---|----|---|
| 减:销售费用       | 5 |    |   |
|              |   |    |   |
|--------------|---|----|---|
| 费用率(%)       | 6 |    |   |
|--------------|---|----|---|
| 工资增长费用       | 7 |    |   |
|--------------|---|----|---|
| 销售税金         | 8 |    |   |
|--------------|---|----|---|
| 教育费附加        | 9 |    |   |
|--------------|---|----|---|
|三、经营利润        | 10|    |   |
|--------------|---|----|---|
| 加:附营业务净收入    | 11|    |   |
|--------------|---|----|---|
| 财产溢余         | 12|    |   |
|--------------|---|----|---|
| 营业外收入        | 13|    |   |
|--------------|---|----|---|
| 收取企业管理费      | 14|    |   |
|--------------|---|----|---|
| 减:财产损失       | 15|    |   |
|--------------|---|----|---|
| 其中:1.自然灾害损失  | 16|    |   |
|--------------|---|----|---|
| 2.动植物养殖损失    | 17|    |   |
|--------------|---|----|---|
| 3.其它损失       | 18|    |   |
|--------------|---|----|---|
| 营业外支出        | 19|    |   |
|--------------|---|----|---|
| 其中:1.离退休人员支出 | 20|    |   |
|              |   |    |   |
| 离休、退休人数(人)   | 21|    |×  |
|--------------|---|----|---|
| 2.长期病假及编外人   | 22|    |   |
| 员工资及福利费      |   |    |   |
|--------------|---|----|---|
| 长期病假及编外      | 23|    |×  |
| 人员人数(人)      |   |    |   |
|--------------|---|----|---|
| 3.交纳的合同制职工   | 24|    |   |
| 退休养老金        |   |    |   |
|--------------|---|----|---|
|              | 25|    |   |
|              |   |    |   |
|--------------|---|----|---|
|              | 26|    |   |
|--------------|---|----|---|
| 上交企业管理费      | 27|    |   |
|--------------|---|----|---|
|四、企业利润净额      | 28|    |   |
|--------------|---|----|---|
|利润分配          | 29|×   |×  |
|--------------|---|----|---|
|加:其它单位转来利润    | 30|    |   |
|--------------|---|----|---|
| 应由上级弥补亏损     | 31|    |   |
|--------------|---|----|---|
| 应由财政弥补亏损     | 32|    |   |
|--------------|---|----|---|
| 应由以后年度利润     | 33|    |   |
| 弥补亏损         |   |    |   |
|--------------|---|----|---|
| 所属应交利润       | 34|    |   |
|--------------|---|----|---|
|              | 35|    |   |
|--------------|---|----|---|
|减:归还基建借款的利润   | 36|    |   |
|--------------|---|----|---|
| 归还专项借款的利润    | 37|    |   |
|--------------|---|----|---|
| 分给其它单位利润     | 38|    |   |
|--------------|---|----|---|
|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39|    |   |
|--------------|---|----|---|
| 应交上级利润       | 40|    |   |
|--------------|---|----|---|
| 应弥补所属亏损      | 41|    |   |
|--------------|---|----|---|
| 支付融资租赁费的利润   | 42|    |   |
|--------------|---|----|---|
|              | 43|    |   |
|--------------|---|----|---|
| 小  计         | 44|    |   |
|--------------|---|----|---|
| 应交所得税        | 45|    |   |
|--------------|---|----|---|
| 应交调节税        | 46|    |   |
|--------------|---|----|---|
| 应交承包费        | 47|    |   |
|--------------|---|----|---|
| 应交利润         | 48|    |   |
|              |   |    |   |
| 企业留利         | 49|    |   |
|--------------|---|----|---|
| 承包利润结算:      | 50|    |   |
|              |   |    |   |
|--------------|---|----|---|
| (1)应由财政退库的超承包| 51|    |   |
| 利润(以“-”号表示)  |   |    |   |
|--------------|---|----|---|
| (2)应补交承包费    | 52|    |   |
|              |   |    |   |
|--------------|---|----|---|
| (3)应由抵押金抵补的承 | 53|    |   |
| 包利润(以“-”号表示) |   |    |   |
|--------------|---|----|---|
|              | 54|    |   |
|--------------|---|----|---|
|              | 55|    |   |
|--------------|---|----|---|
|五、未留利润        | 56|    |   |
|--------------|---|----|---|
|附列资料:         | 57|×   |×  |
|--------------|---|----|---|
|一、工业、农牧业总产值   | 58|    |   |
|--------------|---|----|---|
|二、独立核算单位个数    | 59|    |×  |
|--------------|---|----|---|
| 其中:亏损单位个数    | 60|    |×  |
|--------------|---|----|---|
|三、亏损单位亏损金额    | 61|    |   |
|              |   |    |   |
|--------------|---|----|---|
|四、期末职工人数      | 62|人   |×  |
|--------------|---|----|---|
| 其中固定职工人数     | 63|人   |×  |
|--------------|---|----|---|
|平均职工人数        | 64|人   |×  |
|--------------|---|----|---|
|期末财会人员数       | 65|人   |×  |
|--------------|---|----|---|
| 其中:高级会计师人数   | 66|人   |×  |
|--------------|---|----|---|
| 会计师人数        | 67|人   |×  |
|--------------|---|----|---|
| 助理会计师人数      | 68|人   |   |
|--------------|---|----|---|
|五、工资总额        | 69|    |   |
|--------------|---|----|---|
| 1.计时工资       | 70|    |   |
|--------------|---|----|---|
| 2.计件工资       | 71|    |   |
|--------------|---|----|---|
| 3.奖  金       | 72|    |   |
|--------------|---|----|---|
| 4.津贴和补贴      | 73|    |   |
|--------------|---|----|---|
| 其中:付食品价格补贴   | 74|    |   |
|--------------|---|----|---|
| 5.加班加点工资     | 75|    |   |
|--------------|---|----|---|
| 6.特殊情况下支付    | 76|    |   |
| 的工资          |   |    |   |
|--------------|---|----|---|
|              | 77|    |   |
|--------------|---|----|---|
|              | 78|    |   |
|              |   |    |   |
|--------------|---|----|---|
|              | 79|    |   |
|              |   |    |   |
|--------------|---|----|---|
|              | 80|    |   |
|              |   |    |   |
|--------------|---|----|---|
|              | 81|    |   |
|              |   |    |   |
|--------------|---|----|---|
|              | 82|    |   |
|--------------|---|----|---|
|              | 83|    |   |
|--------------|---|----|---|
|              | 84|    |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