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或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专用基金明细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医药商业系统各类企业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止各项专用基金提取、使用、结存情况的季、年度报表。
(二)本表各项目各栏数额根据专用基金各科目及有关子目明细帐的记载分析计算填列。
(三)本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年初数”项,根据上年结转数填列。并与上年度“期末数”项各栏数字衔接一致。如有不符,应说明其原因。
2.“提取数”项,反映各企业本年度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止的各项基金的提取数(包括调整上年度数额)。
3.“财政和上级拨入数”项,反映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拨给的专用基金。
4.“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项,反映有偿调出固定资产的收入;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变价收入。
5.“技术转让和服务费收入”项,反映有偿转让技术的企业,按规定留给企业的技术转让和服务费收入。
6.“改转租企业转出经营增加和交来款”项,反映企业实行改、转、租经营增加和交来的折旧金、补偿费等增加的专用基金收入。
7.“其它专用基金转入”项,反映由其它专用基金转入数。
8.“所属上交”项,反映企业所属单位上交的专用基金。
9.“其它增加数”项、“其它减少数”项,反映已列项目以外的其它各项增加或减少的数额。如因机构调整的接收、移交数;专项物资材料溢余与出售收益;材料短缺与出售损失;专项存款利息收入;专用基金支出的罚款、赔偿金、违约金等。
10.“支用数”项,反映各项专用基金的实际支出数,如购建完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冲减数,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运杂费,职工奖金、医药费、职工困难补助费、交纳建筑税、耕地占用税、奖金税、扶持生产支用核销数等。其中“构成固定资产价值”项,反映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金额。
11.“弥补亏损”项,反映用专用基金自补企业亏损数额。上级用专用基金拨补所属企业亏损,应通过“拨付所属”、“上级拨入”项目反映,由亏损单位填列本项。
12.“弥补承包上交不足部分”项,反映承包经营企业用专用基金弥补上交不足部分的数额。
13.“补充流动资金”项,反映企业按规定用“企业留利基金”转作流动资金的数额。
14.“转作能源交通建设基金”项,反映“更新改造基金”、“中药材开发基金”等转作“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的数额。
15.“转作工资基金”项,反映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勾浮动办法的企业,按照规定将“企业留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转作“工资基金”的数额。
16.“归还借款本息”项,反映企业按规定用专用基金归还基建借款和专用借款的数款。
17.“转入其它专用基金”项,反映转拨其它专用基金数。
18.“待转已支款(包括扶持生产借支款)”项,反映企业已支付尚未核销“支用数”项的数额。如“专项工程支出”、“专项应收款”中的待收回的“扶持生产借出款”(根据“专项应收款”中的“中药材开发基金应收款”专户等有关数字加计填列。
19.“有价证券”项,反映企业用专用基金认购已付款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数额。
20.“长期投资”项,反映企业用“企业留利基金”、“更新改造基金”等向其它单位投资的数额。
21.“尚可动用数”项,反映企业各项专用基金尚可支用的数额。
22.“本年增加数”项,根据第3行加第6行至第12行之和。“本年减少数”项,根据第13行加第16行至第27行之和。“期末数”项,根据第1行加第2行减第13行的差额填列。
(四)本表项目数字之间的关系:
1.“上级拨入”与“拨付所属”;“所属上交”与“上交上级”两对应项目,汇总单位汇总时,应将上交、下拨款项中的重复数字,核对后相互抵销,抵销后仍有差额,则将差额数填列有关项目,并加以说明。
2.“其它专用基金转入”、“转入其它专用基金”两项数字应相符一致。
3.“期末数”项第28行等于第29行至第32行之和。
(五)本表项目与有关报表项目之间关系:
1.“转作能源交通建设基金”、“转作预算调节基金”项“合计栏”数额应与《应上交及应弥补款项表》中“能源交通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项“本年应交(补)数的“合计”栏数额一致。
2.“期末数”项“合计”栏数额应与《资金平衡表》中“专用基金”项数额一致。
3.“有价证券”项数额应与《资金平衡表》中“有价证券”项数额一致。
专用拨款表
医药商会08表
编制单位 19 年度 金额单位:元
------------------------------------
| 项 目 |行次|合|挖潜革新|科技三项|扶持生|其它|
| | |计|改造拨款|费用拨款|产拨款|拨款|
|------------|--|-|----|----|---|--|
|一、年初数 |1 | | | | | |
|------------|--|-|----|----|---|--|
|二、本年增加数 |2 | | | | | |
|------------|--|-|----|----|---|--|
| 1.财政拨入数 |3 | | | | | |
|------------|--|-|----|----|---|--|
| 2.上级拨入数 |4 | | | | | |
|------------|--|-|----|----|---|--|
| 3.所属上交 |5 | | | | | |
|------------|--|-|----|----|---|--|
| 4. |6 | | | | | |
|------------|--|-|----|----|---|--|
| 5. |7 | | | | | |
|------------|--|-|----|----|---|--|
| 6.其它增加数 |8 | | | | | |
|------------|--|-|----|----|---|--|
|三、本年减少数 |9 | | | | | |
|------------|--|-|----|----|---|--|
| 1.支用核销数 |10| | | | | |
|------------|--|-|----|----|---|--|
| 其中: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1| | | | | |
|------------|--|-|----|----|---|--|
| 2.上缴上级 |12| | | | | |
|------------|--|-|----|----|---|--|
| 3.拨付所属 |13| | | | | |
|------------|--|-|----|----|---|--|
| 4. |14| | | | | |
|------------|--|-|----|----|---|--|
| 5. |15| | | | | |
|------------|--|-|----|----|---|--|
| 6.其它减少数 |16| | | | | |
|------------|--|-|----|----|---|--|
|四、期末数 |17| | | | | |
|------------|--|-|----|----|---|--|
| 1.已使用未转销工程款|18| | | | | |
|------------|--|-|----|----|---|--|
| 2.扶持生产已借出款 |19| | | | | |
|------------|--|-|----|----|---|--|
| 3.尚可动用数 |20| | | | | |
------------------------------------
总会计师或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专用拨款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国营医药商业企业各项专用拨款的增、减、结存情况的年度报表。由有专用拨款的基层企业编制,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的通用报表。
(二)本表各项目根据“专用拨款”科目各子目的明细记录整理填列。
(三)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年初数”项,根据“专用拨款”科目有关子目上年结转数填列。
2.“上级拨入”与“拨付所属”;“所属上交”与“上缴上级”项,在汇总单位汇总时,应将上交、下拨款项的数额核对清楚进行抵销,避免数字重复。
3.“其它增加数”、“其它减少数”项,指不属于本表所列各项目的增减数的专用拨款。
4.“年初数”加“本年增加数”减“本年减少数”等于期末数。
5.“已使用未转销工程款”项,根据“专用拨款”工程已支出数填列。
6.“扶持生产已借出款”项,根据“专项应收款”科目,发放扶持中药材生产借出款计算填列。
(四)本表项目与有关报表项目之间关系:
1.“期末数”各栏相加之和应与《资金平衡表》中“专用拨款”项数额一致。
2.“增加固定资产价值”项各栏相加之和应与《固定资产增减表》中“专用拨款购建项数额一致。
固定资产增减表
医药商会09表
编制单位: 19 年 度 金额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金额‖ 年末固定资产分类 |单位 |数量|金
| | ‖ | | |额
---------|--|--‖--------------|---|--|-
一、年初数 |1 | ‖一、经营、生产性固定资产 | × |× |
---------|--|--‖--------------|---|--|-
二、本年增加数 |2 | ‖ 1.仓库 |平方米| |
---------|--|--‖--------------|---|--|-
1.基建拨款购建|3 | ‖ 2.营业网点 |平方米| |
---------|--|--‖--------------|---|--|-
2.基建借款购建|4 | ‖ 3.生产厂房 |平方米| |
---------|--|--‖--------------|---|--|-
3.专用拨款购建|5 | ‖ 4.机械设备 | 台 | |
---------|--|--‖--------------|---|--|-
4.专用基金购建|6 | ‖ 5.车辆 | 辆 | |
---------|--|--‖--------------|---|--|-
5.专用借款购建|7 | ‖ 6.船舶 | 艘 | |
---------|--|--‖--------------|---|--|-
6.有偿调入 |8 | ‖ 7.其它 | × |× |
---------|--|--‖--------------|---|--|-
7.无偿调入 |9 | ‖二、非经营、生产性固定资产 | × |× |
---------|--|--‖--------------|---|--|-
8.其它单位投资|10| ‖ 1.宿舍 |平方米| |
转入 | | ‖ | | |
---------|--|--‖--------------|---|--|-
9.融资租入 |11| ‖ 2.交通工具 | 辆 | |
---------|--|--‖--------------|---|--|-
10.盘盈 |12| ‖ 3.其它 | × |× |
---------|--|--‖--------------|---|--|-
11. |13| ‖三、未使用固定资产 | × |× |
---------|--|--‖--------------|---|--|-
12.其它增加数|14| ‖四、出租固定资产 | × |× |
---------------------------------------
三、本年减少数 |15| ‖五、不需用固定资产 | × |× |
---------|--|--‖--------------|---|--|-
1.变卖及有偿调|16| ‖六、土地 |平方米| |
出 | | ‖ | | |
---------|--|--‖--------------|---|--|-
2.无偿调出 |17| ‖七、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 × |× |
---------|--|--‖--------------|---|--|-
3.清理报废 |18| ‖固定资产原值合计 | × |× |
---------|--|--‖--------------|---|--|-
4.对外单位投资|19| ‖补充资料: | × |× |×
转出 | | ‖ | | |
---------|--|--‖--------------|---|--|-
5.盘亏 |20| ‖ 1.本年提取的折旧数 | × |× |
---------|--|--‖--------------|---|--|-
6. |21| ‖ 其中:分类折旧低于综合折旧| | |
| | ‖ 的差额 | × |× |
---------|--|--‖--------------|---|--|-
7.其它减少数 |22| ‖ 2.租入固定资产(重值完全| | |
| | ‖ 价值) | × |× |
---------|--|--‖--------------|---|--|-
四、年末数 |23| ‖ 3. | | |
---------------------------------------
总会计师或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固定资产增减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医药商业系统各类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的年度报表。是由各类基层企业编制、汇总单位逐级汇总上报的通用表式。
(二)本表各栏的数字,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及有关子目的明细记录整理,按原值金额填列。
(三)“土地”,指已划分列帐的土地。凡属已计入各建筑物造价内的土地,不要划分填列。
(四)补充资料“本年提取的折旧累计数”,应根据“折旧”科目的贷(增)方本年度发生额分析填列。已实行分类折旧计算法的企业,按分类折旧率提取的全年折旧额,低于按财政部门原核定的综合折旧率提取折旧额的差额,按规定列入费用(成本)的部分,应在“其中:分类折旧低于综合折旧的差额”项内反映。
(五)本表项目数字之间的关系。
1.“本年增加数”项2行数额等于“基建拨款购建”项3行至“其它增加数”项14行相加之和;“本年减少数”项15行数额等于“变卖及有偿调出”项16行至“其它减少数”项22行相加之和。
2.“年初数”项1行数额加“本年增加数”项2行数额减“本年减少数”项15行数额等于“年末数”项23行数额。“年初数”项应与“上年末”数额一致。
3.“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分类”栏一项“经营、生产性固定资产”至七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相加之和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合计”项数额,并与本表“年末数”项23行数额一致。
4.“年末数”项应与《资金平衡表》中“固定资产原值”项数额一致。
流动资金增减表
医药商会10表
编制单位: 19 年度 金额单位: 元
------------------------------------
| 项 目 |行次|合|国家流|企业流|其它流| |
| | |计|动资金|动资金|动资金| |
|-------------|--|-|---|---|---|---|
|一、年初数 |1 | | | | | |
|-------------|--|-|---|---|---|---|
|二、本年增加数 |2 | | | | | |
|-------------|--|-|---|---|---|---|
| 1.上级(财政)拨入数 |3 | | | | | |
|-------------|--|-|---|---|---|---|
| 2.基建借款转入 |4 | | | | | |
|-------------|--|-|---|---|---|---|
| 3.专用基金转入 |5 | | | | | |
|-------------|--|-|---|---|---|---|
| 4.所属上交 |6 | | | | | |
|-------------|--|-|---|---|---|---|
| 5.改转租企业流动资金 |7 | | | | | |
|-------------|--|-|---|---|---|---|
| 6.商品调价增值 |8 | | | | | |
|-------------|--|-|---|---|---|---|
| 7. |9 | | | | | |
|-------------|--|-|---|---|---|---|
| 8. |10| | | | | |
|-------------|--|-|---|---|---|---|
| 9.其它增加数 |11| | | | | |
|-------------|--|-|---|---|---|---|
|三、本年减少数 |12| | | | | |
|-------------|--|-|---|---|---|---|
| 1.上交上级 |13| | | | | |
|-------------|--|-|---|---|---|---|
| 2.拨付所属 |14| | | | | |
|-------------|--|-|---|---|---|---|
| 3.改转租企业偿还数 |15| | | | | |
|-------------|--|-|---|---|---|---|
| 4.商品调价减值 |16| | | | | |
|-------------|--|-|---|---|---|---|
| 5. |17| | | | | |
|-------------|--|-|---|---|---|---|
| 6. |18| | | | | |
|-------------|--|-|---|---|---|---|
| 7.其它减少数 |19| | | | | |
|-------------|--|-|---|---|---|---|
|四、年末数 |20| | | | | |
|----------------------------------|
| 补 充 资 料 |行 次|商业企业| 备注 |
|------------------|---|----|------|
| 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 1 | | |
|------------------|---|----|------|
| 全部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 2 | | |
|------------------|---|----|------|
| 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 3 | | |
|------------------|---|----|------|
| 每百元销售额占用流动资金 | 4 | | |
|------------------|---|----|------|
| 每百元流动资金创造利润 | 5 | | |
------------------------------------
总会计师或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流动资金增减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医药商业系统各类企业流动资金增减变化情况的年报表。
(二)本表各栏数字,根据“流动资金”科目有关子目的明细帐记录整理填列。
(三)本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年初数”项各栏数字,应根据“流动资金”有关明细帐上年结转数额填列。
2.“本年增加数”项除第5行填入“企业流动资金”栏外;其余各行均填入“国家流动资金”栏。
3.“年初数”项数额加“本年增加数”项数额减“本年减少数”项数额等于“年末数”项数额。
4.《补充资料》栏各项的填列数计算公式,见本制度第三章第三节《会计分析》的有关常用计算公式运算。
(四)编制汇总报表时,汇总单位应将同一种资金(如国家流动资金、企业流动资金)栏的“上级拨入”与“拨付所属”项和“上交上级”与“所属上交”项数额核对清楚后,应予以抵销。如有上交、下拨的未达帐款发生,应转列入《资金平衡表》的“银行存款”项内,不得因此减少流动资金。
(五)本表项目与有关报表项目之间关系:
1.“年初数”项各栏应与上年度《流动资金增减表》的“年末数”项目栏数额一致。
2.“专用基金转入”项的企业流动资金栏数额应与《专用基金明细表》中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项数额一致。
3.“年末数”项各栏数额应与《资金平衡表》中的“流动资金合计”项下的有关项数额一致。
《基建借款、专用借款和债券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企业在年度内基建借款、专用借款、接受投资及集资债券的增减变动和结欠情况。编制本表是为了分析基建借款、专用借款、接受投资和集资债券的借入、归还情况,检查偿还借款计划和合同的执行结果。
(二)本表“基建借款”各项目,反映由建设单位随同购建完成财产的交付使用而转来的应由企业偿还的基建借款。第1行至12行各项数额应根据“基建借款”科目及其明细帐户的年初、年末余额、本年累计发生额和有关记录分析填列。
(三)本表“专用借款、接受投资和集资债券”各项目,应按“专用借款”、“接受投资-接受专用基金投资”、“应付债券-专用基金债券”科目及其明细帐户的借入款的种类分栏填列。第27行至46行各项数额应根据“专用借款”、“接受投资-接受专用基金投资”、“应付债券-专用基金债券”科目及其明细帐户的年初、年末余额、本年累计增加数和归还数整理分析填列。
本表“应付利息”项,反映应由专用基金归还的利息(如大修理借款和更新改造借款的利息和应由利润等归还的专用借款利息。
本表“外币折合差额”项,反映归还外汇借款时,由于外币折合率变动而多付的人民币数额,少付数以“-”号表示。
本表第39行项目是反映企业用贷款项目投产后增加的利润和利用贷款增加的利润归还借款本息的数额。
(四)本表各行数字间的相互关系:
年初未归还数加本年增加数减本年归还数等于年末未归还数。
(五)本表项目与有关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
年末未归还数45行下“银行借入数”加“其它借入数”项之和应与《资金平衡表》中“专用借款”项数额一致。
第三节 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也称经济活动分析,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划的要求,运用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通过本期实际与计划、上期、上年同期的相应指标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估。
会计分析,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各项经济指标,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着重分析主要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在执行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取得效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以进一步发掘内部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经营成果的分析
经营成果分析,一般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1.商品购进的分析。分析商品购进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各大类商品购进的增减变化。同时分析购进商品中有无脱销积压和质次价高商品的发生。
2.商品(产品)销售的分析。分析商品(产品)销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商品(产品)销售结构的增减变化。
3.商品销售毛利额的分析。分析商品销售毛利率的增减变化对经营利润的影响。重点分析销售商品价格变化和积压商品扩扣让利销售对毛利率的影响。
基建借款、专用借款和债券表
医药商会:11表
编制单位: 19 年度 金额单位: 元
------------------------------------------------------------------------
| 基建借款 | 行次|金额 | 专用借款和债券 |
|-----------------------|-----|-----|----------------------------------|
| 一、年初未归还数 | 1 | | 一、年初未归还数 |
|-----------------------|-----|-----|----------------------------------|
| 二、本年增加数 | 2 | | 二、本年增加数 |
|-----------------------|-----|-----|----------------------------------|
| 1.固定资产借款 | 3 | | 1.借入数 |
|-----------------------|-----|-----|----------------------------------|
| 2.流动资产借款 | 4 | | 其中:银行借入数 |
|-----------------------|-----|-----|----------------------------------|
| 3.其它支出借款 | 5 | | 集资债券数 |
|-----------------------|-----|-----|----------------------------------|
| 4. | 6 | | 其它借入数 |
|-----------------------|-----|-----|----------------------------------|
| 三、本年归还数 | 7 | | |
|-----------------------|-----|-----|----------------------------------|
| 1.用利润归还数 | 8 | | 2.应付利息 |
|-----------------------|-----|-----|----------------------------------|
| 2.用专用基金归还数 | 9 | | 3.外币折合差额 |
|-----------------------|-----|-----|----------------------------------|
| 3.用基建收入等归还数| 10| | |
|-----------------------|-----|-----|----------------------------------|
| 4. | 11| | |
|-----------------------|-----|-----|----------------------------------|
| 5. | 12| | 三、本年归还数 |
------------------------------------------------------------------------
| 四.年末未归还数 | 13| | 1.用增加的利润归还数 |
|-----------------------|-----|-----|----------------------------------|
| | 14| | 2.用专用基金归还数 |
|-----------------------|-----|-----|----------------------------------|
| | 15| | 3.用债券筹集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 |
| | | | 归还数 |
|-----------------------|-----|-----|----------------------------------|
| | 16| | 4. |
|-----------------------|-----|-----|----------------------------------|
| | 17| | 5. |
|-----------------------|-----|-----|----------------------------------|
| | 18| | 6. |
|-----------------------|-----|-----|----------------------------------|
| | 19| | |
|-----------------------|-----|-----|----------------------------------|
| | 20| | 四.年末未归还数 |
|-----------------------|-----|-----|----------------------------------|
| | 21| | 其中:1.银行借入数 |
|-----------------------|-----|-----|----------------------------------|
| | 22| | 2.集资债券数 |
|-----------------------|-----|-----|----------------------------------|
| | 23| | 3.其它借入数 |
|-----------------------|-----|-----|----------------------------------|
| | 24| | 4. |
|-----------------------|-----|-----|----------------------------------|
| | 25| | |
|-----------------------|-----|-----|----------------------------------|
| | 26| | |
------------------------------------------------------------------------
-------------------------------------------------------------------
| 基建借款 | 行次| 合计| 借款| 借款| 借款| 借款| 借款|
|-----------------------|-----|-----|-----|-----|-----|-----|-----|
| 一、年初未归还数 | 27| | | | | | |
|-----------------------|-----|-----|-----|-----|-----|-----|-----|
| 二、本年增加数 | 28| | | | | | |
|-----------------------|-----|-----|-----|-----|-----|-----|-----|
| 1.固定资产借款 | 29| | | | | | |
|-----------------------|-----|-----|-----|-----|-----|-----|-----|
| 2.流动资产借款 | 30| | | | | | |
|-----------------------|-----|-----|-----|-----|-----|-----|-----|
| 3.其它支出借款 | 31| | | | | | |
|-----------------------|-----|-----|-----|-----|-----|-----|-----|
| 4. | 32| | | | | | |
|-----------------------|-----|-----|-----|-----|-----|-----|-----|
| 三、本年归还数 | 33| | | | | | |
|-----------------------|-----|-----|-----|-----|-----|-----|-----|
| 1.用利润归还数 | 34| | | | | | |
|-----------------------|-----|-----|-----|-----|-----|-----|-----|
| 2.用专用基金归还数 | 35| | | | | | |
|-----------------------|-----|-----|-----|-----|-----|-----|-----|
| 3.用基建收入等归还数| 36| | | | | | |
|-----------------------|-----|-----|-----|-----|-----|-----|-----|
| 4. | 37| | | | | | |
|-----------------------|-----|-----|-----|-----|-----|-----|-----|
| 5. | 38| | | | | | |
|-----------------------|-----|-----|-----|-----|-----|-----|-----|
| 四.年末未归还数 | 39| | | | | | |
|-----------------------|-----|-----|-----|-----|-----|-----|-----|
| | 40| | | | | | |
|-----------------------|-----|-----|-----|-----|-----|-----|-----|
| | 41| | | | | | |
|-----------------------|-----|-----|-----|-----|-----|-----|-----|
| | | | | | | | |
|-----------------------|-----|-----|-----|-----|-----|-----|-----|
| | 42| | | | | | |
|-----------------------|-----|-----|-----|-----|-----|-----|-----|
| | 43| | | | | | |
|-----------------------|-----|-----|-----|-----|-----|-----|-----|
| | 44| | | | | | |
|-----------------------|-----|-----|-----|-----|-----|-----|-----|
| | 45| | | | | | |
|-----------------------|-----|-----|-----|-----|-----|-----|-----|
| | 46| | | | | | |
|-----------------------|-----|-----|-----|-----|-----|-----|-----|
| | 47| | | | | | |
|-----------------------|-----|-----|-----|-----|-----|-----|-----|
| | 48| | | | | | |
|-----------------------|-----|-----|-----|-----|-----|-----|-----|
| | 49| | | | | | |
|-----------------------|-----|-----|-----|-----|-----|-----|-----|
| | 50| | | | | | |
|-----------------------|-----|-----|-----|-----|-----|-----|-----|
| | 5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