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
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社科[1991]2号 1991年8月3日)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在坚持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党中央关于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的指示精神,对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而高等学校则是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主要场所。1989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以及在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剧变都反复证明,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在高校表现得十分尖锐。面对严峻的现实,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育人,把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反对“和平演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经历1989年动乱之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始受到普遍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一定提高,高校的局势比较稳定。但是也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许多学校至今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和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许多学生的深层认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仍有较大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当指出,在高校的全部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对青年学生系统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方面,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青年学生对于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本质的分辨和批判能力的提高,对于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和树立,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才可能实现。因此,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必须从反对“和平演变”和争夺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